黄金科学技术 ›› 2014, Vol. 22 ›› Issue (3): 7-14.doi: 10.11872/j.issn.1005-2518.2014.03.007
张蜀冀1,刘新会 2,杨拴海2
ZHANG Shuji1,LIU Xinhui2,YANG Shuanhai2
摘要:
金龙山金矿床处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区内上泥盆统南羊山组是金矿化体的赋矿地层,下石炭统袁家沟组是重要的锑矿化体赋矿层位。控矿构造主要由EW向剪切褶皱带、NE向左行走滑断裂和NW向右行走滑断裂组成,主断裂与次级断裂均起控矿作用。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Au元素沿NE向呈串珠状分布,线状平行排列的特点也非常明显,与NWW向断裂带交会形成了元素富集区。构造地球物理(EH4)测量显示,金龙山矿段EW向构造为复式褶皱带,叠加后期NE、NW向断裂带。金龙山金矿NE向矿脉以106号脉体群为代表,106号脉体群呈带状展布,由几条近平行的脉体组合而成。通过总结该区赋矿规律,为下一步找矿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
[1] 张复新,季军良,龙灵利,等.南秦岭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论评,2001,47(5):492-499. |
[1] | 鞠培姣. 太行山北段梨园金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J]. 黄金科学技术, 2021, 29(1): 64-73. |
[2] | 李松涛,刘建中,夏勇,谢卓君,谭亲平,王泽鹏,周光红,杨成富,蒙明华,谭礼金,汪小勇,李俊海,徐良易,王大富.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聚集区构造地球化学弱矿化信息提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 黄金科学技术, 2021, 29(1): 53-63. |
[3] | 唐立靖,唐云*,王燕南,杨典奇. 微细浸染型金矿碱预处理—非氰化浸出研究[J]. 黄金科学技术, 2015, 23(5): 94-98. |
[4] | 唐立靖,唐云,李娇娇,杨典奇. 微细浸染型金矿硫脲—硫氰酸铵浸出研究[J]. 黄金科学技术, 2015, 23(4): 97-101. |
[5] | 张帆,王根厚,王阳,周洁,吴春娇. 西秦岭阳山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探讨[J]. 黄金科学技术, 2014, 22(6): 39-45. |
[6] | 王晓军,郭晓东,陈永福,傅扬. 陕西金龙山金矿带控矿因素分析[J]. 黄金科学技术, 2014, 22(5): 45-50. |
[7] | 任洪胜,郎淳慧,邢洪波. 广西某难选金矿石选矿试验研究[J]. 黄金科学技术, 2014, 22(3): 65-69. |
[8] | 赵淑芳,刘新会,杨登美. 南秦岭金龙山金矿床金属矿物学研究[J]. 黄金科学技术, 2014, 22(2): 38-45. |
[9] | 刘新会,杨登美,王伟峰,郑卫军. 南秦岭金龙山金矿构造控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研究[J]. 黄金科学技术, 2013, 21(6): 1-10. |
[10] | 杨登美,刘新会,曹东宏,向红林,王淑娟. 陕西金龙山金矿矿石类型及其成因探讨[J]. 黄金科学技术, 2013, 21(4): 9-14. |
[11] | 曹东宏,史文胜,杨登美. 南秦岭镇旬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条件浅析[J]. 黄金科学技术, 2013, 21(3): 21-26. |
[12] | 张永文,刘新会,王凯,张争京. 原子荧光法测定微细浸染型金矿中化探样品的方法研究[J]. J4, 2011, 19(3): 79-82. |
[13] | 陈力子, 曹东宏, 杨登美. 陕西金龙山金矿古楼山矿段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J4, 2011, 19(1): 28-33. |
[14] | 吴小雷, 迟占东, 王玲, 李红明. 金牛山金矿综合信息找矿研究[J]. J4, 2009, 17(2): 4-11. |
[15] | 马树江, 柳志进. 莱西山后金矿区地化特征及深部矿体预测[J]. J4, 2007, 15(1): 34-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