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环境下氧化铜矿浮选优化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n Flotation Optimization of Copper Oxide Ore in High Altitude Environment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18-08-09 修回日期: 2018-12-04 网络出版日期: 2019-08-08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18-08-09 Revised: 2018-12-04 Online: 2019-08-08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刘子龙(1972-),男,辽宁凤城人,教授级高工,从事黄金、有色金属选矿技术研究工作
关键词: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刘子龙, 杨洪英, 佟琳琳, 陈国宝.
LIU Zilong, YANG Hongying, TONG Linlin, CHEN Guobao.
西藏某大型选矿厂生产指标波动大,由于原矿铜矿物氧化程度高、铜品位低、含硫高和含泥量大等原因,比硫化铜矿难选[3],导致在现场药剂制度下很难产出合格铜精矿,铜回收率也不理想。
1 工艺矿物学研究
1.1 原矿主要元素及物相分析
表1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
Table 1
元素 | 质量分数 | 元素 | 质量分数 |
---|---|---|---|
Cu | 0.51 | Ag | 13.09 |
Pb | 0.17 | Au | 0.26 |
Zn | 0.06 | Mo | 0.023 |
表2 原矿铜物相分析结果
Table 2
铜物相 | 质量分数 | 占比 |
---|---|---|
总铜 | 0.524 | 100.00 |
硫酸铜 | 0.001 | 0.10 |
自由氧化铜 | 0.106 | 20.21 |
结合氧化铜 | 0.087 | 16.59 |
次生硫化铜 | 0.021 | 4.00 |
原生硫化铜 | 0.310 | 59.10 |
表3 原矿钼物相分析结果
Table 3
钼物相 | 质量分数 | 占比 |
---|---|---|
总钼 | 0.023 | 100.00 |
硫化钼 | 0.018 | 78.26 |
氧化钼 | 0.005 | 21.74 |
该矿石为氧化铜钼矿石,矿石中铜矿物和钼矿物种类多[8],铜矿物主要有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黝铜矿、砷黝铜矿、硫铋铜矿、孔雀石、蓝铜矿、硅孔雀石和黑铜矿等,钼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钨钼钙矿和含氧辉钼矿等,种类较多。除钼矿物之外,矿石中还含有自然金、银金矿和自然银等金银矿物。其他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铅钒和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以及磁铁矿和赤铁矿等金属氧化物。脉石矿物有辉石类、石榴石类、碳酸盐类、石英、长石类、云母类、硅灰石、高岭石、萤石、榍石、滑石、蛇纹石和石膏等。
1.2 铜矿物嵌布特征
表4 铜矿物嵌布特征检测结果
Table 4
嵌布特征 | 质量分数 |
---|---|
合计 | 100.00 |
脉石粒间 | 41.86 |
脉石裂隙 | 30.18 |
脉石与硫化物粒间 | 16.38 |
硫化物中 | 2.43 |
脉石中 | 9.15 |
1.3 影响铜矿物浮选的矿物学因素
西藏某选矿厂在处理该铜矿时采用的浮选工艺流程为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三次扫选。现场技术参数如下: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8%;浮选浓度为30%;矿浆pH=11;药剂制度:调整剂石灰用量为7 000 g/t,Na2S用量为200 g/t,丁基黄药用量为50 g/t,丁铵黑药用量为30 g/t,Z-200用量为20g/t,2#油用量为20 g/t,一次精选添加水玻璃60 g/t,T506用量为10 g/t;一次扫选添加丁基黄药15 g/t,Z-200用量为10 g/t;二次扫选添加丁基黄药5 g/t。采用以上工艺流程和现场药剂制度开展开路试验,铜原矿品位为0.51%,获得的精矿铜品位为10.54%,精矿产率为1.26%,尾矿铜品位为0.20%,粗选铜回收率为60.63%。从现场来看,铜回收率和铜精矿品位这2项技术指标较差,需进一步开展工艺技术研究以提高选矿指标。
2 浮选试验研究
2.1 磨矿细度条件试验
磨矿细度是影响浮选指标的关键因素,磨矿的目的是使矿石中的矿物得到解离,并将矿石磨到适于选别的细度,同时又不能过磨和泥化[15]。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中铜矿物嵌布特征检测结果,对矿样开展磨矿细度条件试验,试验流程为一次粗选流程。
试验技术条件:磨矿细度为变量;浮选浓度为30%;调整剂石灰用量为7 000 g/t,Na2S用量为200 g/t,并将调整剂加入球磨机中;矿浆pH=11;丁基黄药用量为50 g/t,丁铵黑药用量为30 g/t,Z-200用量为20 g/t;2#油用量为20 g/t;粗选浮选时间为5 min。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磨矿细度条件试验结果
Table 5
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 | 样品名称 | 产率/% | 铜品位/% | 铜回收率/% |
---|---|---|---|---|
65 | 铜粗精矿 | 14.18 | 2.07 | 58.76 |
尾矿 | 85.82 | 0.24 | 41.24 | |
原矿 | 100.00 | 0.51 | 100.00 | |
67 | 铜粗精矿 | 13.98 | 2.14 | 59.18 |
尾矿 | 86.02 | 0.24 | 40.82 | |
原矿 | 100.00 | 0.51 | 100.00 | |
70 | 铜粗精矿 | 14.38 | 2.18 | 61.41 |
尾矿 | 85.62 | 0.23 | 38.59 | |
原矿 | 100.00 | 0.51 | 100.00 | |
75 | 铜粗精矿 | 13.67 | 2.31 | 61.40 |
尾矿 | 86.33 | 0.23 | 38.60 | |
原矿 | 100.00 | 0.51 | 100.00 |
由表5可知,随着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的提高,粗选铜回收率也逐渐升高,当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为70%时,粗选铜回收率为61.41%,继续增加磨矿细度,粗选铜回收率不再升高,因此选用-0.074 mm含量占70%为最佳磨矿细度。
2.2 粗选抑制剂T506用量试验
现场工艺制度需添加大量石灰,利用高碱度(调整pH=11)来抑制黄铁矿的上浮,石灰单耗达7 000 g/t。由工艺矿物学研究可知,黄铜矿交代溶蚀黄铁矿,砷黝铜矿与黄铁矿构成铜铁矿物集合体,抑制黄铁矿的同时会影响铜矿物的上浮。新型药剂T506是针对黄铁矿特性研制的抑制剂,其通过调整极性基的排列方式与黄铁矿表面发生交互作用,达到抑制黄铁矿上浮的效果[16]。本次试验采用T506替换部分石灰,通过减少石灰用量降低现场操作难度,在不影响回收率的情况下适度抑制黄铁矿上浮。在石灰用量为2 000 g/t的条件下,进行T506粗选用量试验,试验流程为一次粗选流程。
试验条件: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浮选质量浓度为30%;调整剂石灰用量为2 000 g/t,Na2S用量为200 g/t,并将调整剂加入球磨机中;矿浆pH=7~8;T506用量为变量,丁基黄药用量为50 g/t,丁铵黑药用量为30 g/t;2#油用量为20 g/t;粗选浮选时间为5 min。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T506用量的增加,粗选铜回收率有所升高,当T506用量为100 g/t时,铜回收率为60.99%,随着T506用量的继续增加,粗选铜回收率提高不明显(表6)。综合考虑,T506的最佳用量确定为100 g/t。试验表明,T506用量为100 g/t时的选矿效果与5 000 g/t用量的石灰相当,且现场操作更加方便。
表6 T506用量试验结果
Table 6
T506用量/(g·t-1) | 样品名称 | 产率/% | 铜品位/% | 铜回收率/% |
---|---|---|---|---|
50 | 铜粗精矿 | 9.56 | 3.12 | 58.92 |
尾矿 | 90.44 | 0.23 | 41.08 | |
原矿 | 100.00 | 0.51 | 100.00 | |
100 | 铜粗精矿 | 10.34 | 3.12 | 60.99 |
尾矿 | 89.66 | 0.23 | 39.01 | |
原矿 | 100.00 | 0.53 | 100.00 | |
200 | 铜粗精矿 | 11.11 | 2.89 | 61.10 |
尾矿 | 88.89 | 0.23 | 38.90 | |
原矿 | 100.00 | 0.53 | 100.00 | |
300 | 铜粗精矿 | 10.85 | 2.91 | 60.63 |
尾矿 | 89.15 | 0.23 | 39.37 | |
原矿 | 100.00 | 0.52 | 100.00 |
2.3 粗选Na2S用量试验
试验条件: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浮选质量浓度为30%;调整剂石灰用量为2 000 g/t,Na2S用量为变量,并将调整剂加入球磨机中;矿浆pH值为变量;T506用量为100 g/t,丁基黄药用量为50 g/t,丁铵黑药用量为30 g/t;2#油用量为20 g/t;粗选浮选时间为5 min。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a2S用量的增加,粗选铜回收率明显提高,当Na2S用量为400 g/t时,铜回收率为68.07%。继续增加Na2S用量,粗选铜回收率有所下降(表7)。综合考虑,选用400 g/t为Na2S最佳用量。
表7 Na2S用量试验结果
Table 7
Na2S用量/(g·t-1) | 样品名称 | 产率/% | 铜品位/% | 铜回收率/% |
---|---|---|---|---|
0,pH=7 | 铜粗精矿 | 5.04 | 3.77 | 37.04 |
尾矿 | 94.96 | 0.34 | 62.96 | |
原矿 | 100.00 | 0.51 | 100.00 | |
50,pH=7~8 | 铜粗精矿 | 10.85 | 2.98 | 61.20 |
尾矿 | 89.15 | 0.23 | 38.80 | |
原矿 | 100.00 | 0.53 | 100.00 | |
150,pH=7~8 | 铜粗精矿 | 10.59 | 3.07 | 62.31 |
尾矿 | 89.41 | 0.22 | 37.69 | |
原矿 | 100.00 | 0.52 | 100.00 | |
300,pH=7~8 | 铜粗精矿 | 10.21 | 3.41 | 66.95 |
尾矿 | 90.44 | 0.19 | 33.05 | |
原矿 | 100.65 | 0.52 | 100.00 | |
400,pH=8 | 铜粗精矿 | 11.11 | 3.24 | 68.07 |
尾矿 | 88.89 | 0.19 | 31.93 | |
原矿 | 100.00 | 0.53 | 100.00 | |
500,pH=8 | 铜粗精矿 | 12.14 | 2.91 | 67.92 |
尾矿 | 87.86 | 0.19 | 32.08 | |
原矿 | 100.00 | 0.52 | 100.00 |
2.4 粗选丁基黄药用量试验
本次试验采用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丁基黄药用量试验流程为一次粗选流程。
试验条件: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浮选质量浓度为30%;调整剂石灰用量为2 000 g/t,Na2S用量为400 g/t,并将调整剂加入球磨机中;矿浆pH=8;T506用量为100 g/t,丁基黄药用量为变量,丁铵黑药用量为30 g/t;2#油用量为20 g/t;粗选浮选时间为5 min。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丁基黄药用量的增加,粗选铜回收率逐渐升高,当丁基黄药用量为70 g/t时,铜回收率为68.23%,随着丁基黄药用量的继续增加,铜回收率趋于平稳,变化不明显(表8)。综合考虑,确定丁基黄药最佳用量为70 g/t。
表8 丁基黄药用量试验结果
Table 8
丁基黄药用量/(g·t-1) | 样品名称 | 产率/% | 铜品位/% | 铜回收率/% |
---|---|---|---|---|
50 | 铜粗精矿 | 11.37 | 3.01 | 65.88 |
尾矿 | 88.63 | 0.20 | 34.12 | |
原矿 | 100.00 | 0.52 | 100.00 | |
70 | 铜粗精矿 | 11.97 | 3.00 | 68.23 |
尾矿 | 88.03 | 0.19 | 31.77 | |
原矿 | 100.00 | 0.53 | 100.00 | |
90 | 铜粗精矿 | 12.47 | 2.89 | 68.41 |
尾矿 | 87.53 | 0.19 | 31.59 | |
原矿 | 100.00 | 0.53 | 100.00 | |
110 | 铜粗精矿 | 13.51 | 2.67 | 68.70 |
尾矿 | 86.49 | 0.19 | 31.30 | |
原矿 | 100.00 | 0.52 | 100.00 |
2.5 扫选Na2S用量试验
针对矿石氧化率较高的问题,在扫选作业段添加适量Na2S进行试验。试验流程为一次粗选两次扫选,粗选泡沫为铜粗精矿,一次扫选泡沫为中矿一,二次扫选泡沫为中矿二。
试验条件: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浮选质量浓度为30%;调整剂石灰用量为2 000 g/t,Na2S用量为400 g/t,并将调整剂加入球磨机中;矿浆pH=8;T506用量为100 g/t,丁基黄药用量为70 g/t,丁铵黑药用量为30 g/t;2#油用量为20 g/t;粗选浮选时间为5 min,一次扫选时间为3 min,二次扫选时间为3 min;一次扫选Na2S用量为变量,丁基黄药用量为15 g/t;二次扫选Na2S用量为变量,丁基黄药用量为5 g/t。
试验结果表明,在扫选流程,当Na2S用量为(150+50) g/t(扫Ⅰ+扫Ⅱ)时,扫选铜回收率可提高1.54%,继续增加Na2S用量,回收率指标没有提升(表9)。因此,确定扫选Na2S用量较优条件为(150+50)g/t(扫Ⅰ+扫Ⅱ)。
表9 扫选Na2S用量试验结果
Table 9
试验条件 | 样品名称 | 产率/% | 铜品位/% | 铜回收率/% |
---|---|---|---|---|
Na2S的用量为(0+0)(扫Ⅰ+扫Ⅱ,g/t),pH=7 | 铜粗精矿 | 11.68 | 3.05 | 68.28 |
中矿一 | 2.38 | 0.64 | 2.92 | |
中矿二 | 1.11 | 0.48 | 1.02 | |
尾矿 | 84.83 | 0.17 | 27.78 | |
原矿 | 100.00 | 0.52 | 100.00 | |
Na2S的用量为(150+50)(扫Ⅰ+扫Ⅱ,g/t),pH=7~8 | 铜粗精矿 | 11.88 | 3.01 | 68.15 |
中矿一 | 2.59 | 0.80 | 3.95 | |
中矿二 | 1.35 | 0.60 | 1.54 | |
尾矿 | 84.18 | 0.16 | 26.36 | |
原矿 | 100.00 | 0.52 | 100.00 | |
Na2S的用量为(300+150)(扫Ⅰ+扫Ⅱ,g/t),pH=7~8 | 铜粗精矿 | 11.79 | 3.05 | 68.10 |
中矿一 | 2.77 | 0.76 | 3.98 | |
中矿二 | 1.47 | 0.62 | 1.72 | |
尾矿 | 84.62 | 0.16 | 26.21 | |
原矿 | 100.00 | 0.53 | 100.00 |
2.6 精选条件优化试验
为获得合格铜精矿品位,需强化对精选作业工艺的控制,对精选作业段进行条件优化试验。试验流程为一次粗选三次精选,其中三次精选泡沫为铜精矿,一次精选尾矿二次精选尾矿三次精选尾矿合并为中矿,粗选尾矿为试验尾矿。
试验条件: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浮选质量浓度为30%;调整剂石灰用量为2 000 g/t,Na2S用量为400 g/t,并将调整剂加入球磨机中;矿浆pH=8;T506用量为100 g/t,丁基黄药用量为70 g/t,丁铵黑药用量为30 g/t;2#油用量为20 g/t;粗选浮选时间为5 min,一次精选二次精选三次精选时间均为4 min;一次精选石灰用量为变量,T506用量为变量,水玻璃用量为60 g/t;二次精选T506用量为变量。
试验结果表明,在精选作业段,矿浆pH=7时,随着T506用量的增加,精矿品位有所提高,当T506用量(精Ⅰ+精Ⅱ)为(80+50)g/t时,精矿铜品位为12.26%,铜品位较低,无法获得合格产品。在精选作业段,矿浆pH=11时,T506用量(精Ⅰ+精Ⅱ)为(30+10) g/t和(50+30) g/t时,均可获得合格铜精矿,精矿铜品位分别为24.14%和26.37%(表10)。综合考虑确定精选T506用量(精Ⅰ+精Ⅱ)为(30+10) g/t。
表10 精选条件优化试验结果
Table 10
石灰用量/(g·t-1) | T506用量(精Ⅰ+精Ⅱ)/(g·t-1) | 样品名称 | 产率/% | 铜品位/% | 铜回收率/% |
---|---|---|---|---|---|
0,pH=7 | 30+10 | 铜精矿 | 1.9 | 8.47 | 30.82 |
中矿 | 11.02 | 1.77 | 37.36 | ||
尾矿 | 87.08 | 0.19 | 31.82 | ||
原矿 | 100.00 | 0.52 | 100.00 | ||
50+30 | 铜精矿 | 1.42 | 10.47 | 27.98 | |
中矿 | 11.24 | 1.92 | 40.73 | ||
尾矿 | 87.35 | 0.19 | 31.29 | ||
原矿 | 100.00 | 0.53 | 100.00 | ||
80+50 | 铜精矿 | 0.44 | 12.26 | 10.22 | |
中矿 | 10.88 | 1.86 | 57.9 | ||
尾矿 | 88.68 | 0.19 | 31.88 | ||
原矿 | 100.00 | 0.53 | 100.00 | ||
400,pH=11 | 10+0 | 铜精矿 | 1.34 | 11.75 | 30.01 |
中矿 | 10.98 | 1.83 | 38.27 | ||
尾矿 | 87.68 | 0.19 | 31.72 | ||
原矿 | 100.00 | 0.53 | 100.00 | ||
30+10 | 铜精矿 | 0.77 | 24.14 | 35.41 | |
中矿 | 10.77 | 1.6 | 32.68 | ||
尾矿 | 88.46 | 0.19 | 31.91 | ||
原矿 | 100.00 | 0.53 | 100.00 | ||
50+30 | 铜精矿 | 0.76 | 26.37 | 38.21 | |
中矿 | 11.63 | 1.34 | 29.87 | ||
尾矿 | 87.62 | 0.19 | 31.92 | ||
原矿 | 100.00 | 0.52 | 100.00 |
2.7 开路试验
综合上述条件试验结果,进行开路试验,开路试验流程为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三次扫选,三次精选泡沫为铜精矿,一次精选尾矿为中矿三,二次精选尾矿为中矿二,三次精选尾矿为中矿一,一次扫选泡沫为中矿四,二次扫选泡沫为中矿五,三次扫选泡沫为中矿六,三次扫选尾矿为开路试验尾矿。
试验条件: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浮选质量浓度为30%;调整剂石灰用量为2 000 g/t,Na2S用量为400 g/t,并将调整剂加入球磨机中;矿浆pH=8;T506用量为100 g/t,丁基黄药用量为70 g/t,丁铵黑药用量为30 g/t;2#油用量为20 g/t;粗选浮选时间为5 min,一次精选二次精选三次精选时间均为4 min,一次扫选二次扫选三次扫选时间均为3 min;一次精选石灰用量为400 g/t,T506用量为30 g/t,水玻璃用量为60 g/t;二次精选T506用量为10 g/t;一次扫选Na2S用量为150 g/t,丁基黄药用量为15 g/t;二次扫选Na2S用量为50 g/t,丁基黄药用量为5 g/t。
开路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经过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三次扫选,可获得精矿铜品位为 24.15%、粗选铜回收率为68.48%的浮选指标(表11)。
表11 开路试验结果
Table 11
样品名称 | 产率 | 铜品位 | 铜回收率 |
---|---|---|---|
铜精矿 | 0.71 | 24.15 | 30.77 |
中矿一 | 0.31 | 4.16 | 2.31 |
中矿二 | 3.33 | 3.48 | 20.96 |
中矿三 | 9.74 | 0.82 | 14.44 |
中矿四 | 2.56 | 0.79 | 3.66 |
中矿五 | 1.79 | 0.59 | 1.91 |
中矿六 | 1.28 | 0.55 | 1.27 |
尾矿 | 80.27 | 0.17 | 24.56 |
原矿 | 100.00 | 0.55 | 100.00 |
2.8 闭路试验
图1
表12 闭路试验结果
Table 12
样品名称 | 产率/% | 品位 | 回收率/% | ||||
---|---|---|---|---|---|---|---|
Cu/% | Au/×10-6 | Ag/×10-6 | Cu | Au | Ag | ||
铜精矿 | 1.70 | 19.72 | 2.66 | 300.36 | 65.50 | 18.36 | 35.92 |
尾矿 | 98.30 | 0.18 | 0.21 | 9.29 | 34.50 | 81.64 | 64.08 |
原矿 | 100.00 | 0.51 | 0.25 | 14.24 | 100.00 | 100.00 | 100.00 |
3 结论
(1)西藏某大型选矿厂所处理的高海拔复杂氧化铜矿铜品位为0.51%,铜氧化率达36.89%,采用一粗三扫三精的工艺流程对该难选氧化铜矿进行小型闭路试验,最终可获得铜品位为19.72%、金品位为2.66×10-6和银品位为300.36×10-6的铜精矿,其中铜回收率为65.50%,金回收率为18.36%,银回收率为35.92%。与现场生产工艺相比,精矿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提高了9.18%和4.87%。
(2)通过调整新型黄铁矿抑制剂T506和Na2S在粗选和精选的用量,使得粗选环境得到改善,铜精矿品位明显提高。
(3)对磨矿细度和选矿药剂制度进行优化,新的选矿工艺参数和药剂制度如下:磨矿细度-0.074 mm占70%;矿浆pH=8;调整剂为石灰、T506和Na2S,捕收剂为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
(4)本次试验没有进行铜钼分离研究工作,金和银回收率过低,部分金受其载体黄铁矿的抑制而流失,部分金、银矿物以脉石包裹体状态产出,在磨矿过程中不易单体解离,多数被脉石紧密包裹或碎矿时与脉石呈贫连生体状态分布,影响金银矿物浮选效果,需进一步开展工艺技术研究,以提高金、银回收率和完成铜钼分离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氧化铜矿石的选矿技术现状与展望
[J].,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beneficiation technology of copper oxide ore
[J].
难选氧化铜矿石的选矿方法及研究方向
[J].,
Beneficiation method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refractory oxidized copper ores
[J].
哈萨克斯坦某低品位高氧化率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J].,
Study on beneficiation of a low-grade copper ore with high oxidation rate of Kazakhstan
[J].
攀西钒钛磁铁矿硫族元素工艺矿物学研究
[J].,
Craft mineralogy research of chalcogens in Panxi vanadium-titanium magnetite
[J].
云南某沉积型铝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J].,
Study on process mineralogy of a sedimentary bauxite in Yunnan
[J].
内蒙古某稀有稀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J].,
Study on mineralogical technology of a rare mineral in Inner Mongolia
[J].
西藏玉龙铜矿氧化铜钼矿选矿试验研究
[J].,
The mineral processing research on oxidized copper-molybdemun ore from tibet yulong copper mine
[J].
氧化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与选矿工艺研究
[J].,
Study on technological mineralogy and concentration of oxide copper ore
[J].
玉龙铜矿难选氧化铜矿高效选矿及工业应用研究
[J].,
Study on efficiency ore dressing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refractory oxidized copper ore in Yulong copper mine
[J].
某含泥难选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J].,
Study on the beneficiation test of a refractory oxide copper ore containing high-content slimes
[J].
氧化铜矿石选矿技术研究进展
[J].,
Research progress of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opper oxide ore
[J].
氧化铜矿选矿技术研究进展
[J].,
Progress in copper oxide ores beneficiation technology
[J].
泡沫浮选表面化学
[M].
Foam Flotation Surface Chemistry
[M].
同步浮选和异步浮选在氧化铜矿选矿中的应用研究
[J].,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floating in oxidizing copper mine
[J].
山西某难选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J].,
Experiment study on mineral processing of a refractory oxide copper ore of Shanxi
[J].
浮选药剂的同分异构原理和混合用药
[M].
Principle of Isomerism and Mixture of Floating Pharmaceutical
[M].
提高某难选氧化铜矿石铜回收率的试验研究
[J].,
Test on improving copper recovery of a refractory copper oxide ore
[J].
印尼某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J].,
Beneficiation study on a copper oxide ore from Indonesia
[J].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