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模型的矿床品位分布规律研究——以陕西龙头沟金矿为例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Grades Based on 3D Model:Taking Shaanxi Longtougou Gold Mine as an Example
收稿日期: 2018-06-15 修回日期: 2018-12-04 网络出版日期: 2019-04-29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18-06-15 Revised: 2018-12-04 Online: 2019-04-29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赵彬(1984-),男,新疆乌苏人,工程师,从事三维建模与数字矿山建设研究工作
关键词: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魏明, 赵彬, 王锐, 潘振兴, 曹立国.
WEI Ming, ZHAO Bin, WANG Rui, PAN Zhenxing, CAO Liguo.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我国多轮找矿工作的开展,露头矿和近地表矿甚少,找矿难度逐渐增大,成功率降低[1]。这就要求地质工作者加强矿床矿化及成矿规律的研究,从而提高找矿预测的成功率[2,3]。在矿床勘查中,对于矿化规律的研究,传统方法多以定性描述和二维地质图件等信息为基础进行评价,难以直观准确地认识地质体的空间关系、定量信息和内在规律。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及地质统计学的不断融合发展,三维数字模型可以直观、准确地揭示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矿化分布规律,可用于开展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方面的研究[4,5,6,7,8]。我国在该领域已取得较多研究成果,毛先成等[9]在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深边部开展了三维立体定量预测研究,并通过深部钻探验证了预测结果,取得了理想的找矿效果;陈建平等[10]利用三维可视化手段对云南个旧锡矿进行了隐伏矿体预测,提出基于三维建模的“立方体预测模型”找矿方法,实现了个旧锡矿隐伏矿体的定量预测评价。
1 矿区地质背景
1.1 矿区地质
图1
图1
龙头沟金矿地质简图[14]
Fig.1
Geological sketch of Longtougou gold deposit
D2d2-2-大枫沟组上段上亚段;D2d2-1-大枫沟组上段下亚段;D2d1-2-大枫沟组下段上亚段;D2d1-1-大枫沟组下段下亚段;D2s2-石家沟组上段;1.地质界线;2.断层破碎带及编号;3.断层及编号;4.矿体及编号
1.2 矿体地质特征
龙头沟金矿体产于断裂蚀变带及其次级构造内,总体呈近EW向展布,含矿岩石为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和蚀变岩。矿区沿走向和倾向的工程控制间距为(25~100 m)×(50~100 m),共圈出7 条矿体,其中Ⅰ号矿体规模较大,属于主矿体。矿体呈脉状产出,具有分支复合现象,呈NW-SE向展布,近平行排列,产状178°~210°∠44°~71°。矿体由破碎蚀变岩组成,其中发育有黄铁矿化石英脉、黄铁矿化重晶石石英脉和黄铁矿化碳酸盐石英脉,矿体与围岩的界限不明显。矿体内夹石以破碎蚀变岩为主,局部见有硅化长石石英砂岩,矿体边界主要靠化学样品圈定。钻探工程表明,向深部蚀变强度和范围增大,矿体有变厚的趋势。
1.3 矿石及围岩蚀变
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和碎裂结构为主,构造以角砾状和浸染状为主。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方解石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和绢云母化,其中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蚀变是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和硅化。围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金矿物赋存形式以粒间金嵌布为主,其次为裂隙金和包裹金。结合矿区地质构造和矿床特征可知,龙头沟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受构造控制的中温热液型矿床[14]。
2 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本文充分利用矿山已有的测量数据、历史勘查数据和采矿巷道编录资料,以国际上认可的澳大利亚Micromine软件为工作平台,对龙头沟金矿地质体进行三维模型构建,实现了在三维空间内显示相关的地质和工程信息[15]。
2.1 地质资料数据库的建立
图2
图2
地形及探矿工程三维模型
Fig.2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errain and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表1 数据库表结构
Table1
基本表 | 字段名称 | 字段类型 | 说明 |
---|---|---|---|
Collar (工程定位信息表) | HoleID(工程编号) | 文本型 | 记录工程定位的基本信息 |
North(北坐标) | 数值型 | ||
East(东坐标) | 数值型 | ||
RL(高程) | 数值型 | ||
TLength(终止深度) | 数值型 | ||
Type(工程类型) | 文本型 | ||
Survey (工程测量表) | HoleID(工程编号) | 文本型 | 记录工程位置测量信息 |
SDepth(测量深度) | 数值型 | ||
Azimuth(真方位角) | 数值型 | ||
Dip(倾角) | 数值型 | ||
Assay(工程样品分析表) | HoleID(工程编号) | 文本型 | 描述工程的采样位置,样品长度,主要元素分析结果 |
SampID(样品编号) | 数值型 | ||
From(从) | 数值型 | ||
To(至) | 数值型 | ||
SLength(样长) | 数值型 | ||
Au(Au品位) | 数值型 | ||
Lithology (工程地层岩性表) | HoleID(工程编号) | 文本型 | 记录岩性分层位置,岩性特征详细描述 |
From(从) | 数值型 | ||
To(至) | 数值型 | ||
LithCode(岩性代码) | 数值型 | ||
LithName(名称) | 文本型 | ||
LithDisc(描述) | 文本型 |
2.2 地表模型的建立
地表模型在三维地质模型的创建中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如通过地表3D模型可以确定地物、工程点和构造线的位置,在矿化域解译时确定矿体出露边界等。因此,建立地表模型是三维地质建模的重要基础,不可或缺。对矿区已有的1∶1 000地形高程数据进行数字化和矢量校验处理后将其导入Micromine软件,并对高程值进行分级设色,从而创建出矿区地表DTM模型(图2)。
2.3 矿化域模型的建立
根据已建立的标准数据库生成探矿工程平面视图,依据矿化域产状和探矿工程的分布情况,按照勘探间距来确定矿化域解译的剖面线(图3)。逐一切出剖面,加载样品分析、岩性代码和等高线数据,按样品品位赋予不同颜色,作为矿化域圈定的参考。根据矿化域圈定的指标参数,综合考虑地形、矿床勘查类型、工程控制程度、矿石类型、地质规律和化学分析结果等因素,在Micromine软件中对每一个剖面进行详细解译,确定矿化域在各工程中的连接对应关系,在所有切出的剖面上按边界品位w(Au)≥0.20×10-6,矿化域的最小厚度为1.0 m,圈出矿体边界线。当所有矿化域边界线圈好之后,在Micromine的三维视图环境中调入剖面圈定的矿化域边界线,连接矿化域边界线,分别创建矿化域的三维实体模型。添加一些必要的辅助线,既考虑到矿化域过渡形态的自然,又兼顾到矿化域地质模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最后,分别对矿化域与地表进行布尔运算,保证矿化域不超越地表。最终生成的矿化域实体模型如图4所示。
图3
图4
2.4 块体模型的建立
当矿化域的三维地质模型建成后,根据每一个矿化域实体在空间的分布范围,矿化域走向和倾向变化、勘探线间距、工程密度及采矿设计矿块大小等因素确定基本矿块划分规格,创建空块模型。其中,基本矿块大小必须反映品位分布,块太大将无法显示品位变化,块太小则会导致品位估值不可靠。当基本矿块不能完全限制在矿化域实体内时,可以在矿化域边缘通过次分块将基本矿块细分,精细化控制矿化域边界[16]。在实际应用中,矿化域分块的大小与矿山开采时块分段大小相一致是最合理的。本次矿化域的矿块模型块大小主要根据矿山开采方案及相关参数,以及各矿化域的勘探线间距、矿化域地质模型三维空间形态来确定。最终将矿化域块体模型尺寸定义为7 m×2 m×3 m,次分块数为2×4×3,所建立的矿块模型的体积之和同整个矿体模型体积相比,二者误差仅为0.03%,表明矿块模型划分准确、合理。建立的矿化域块体模型如图5所示。
图5
3 矿化域空间结构分析
3.1 普通克里格法
普通克里格法是应用建立在区域化变量基础之上的半变异函数来确定最佳权重的方法,该方法依赖于变异函数模型对矿块估值进行计算。通过研究矿床中区域化变量(如品位、厚度和比重等)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半变异函数为基本工具,用搜索椭球体对各个矿块进行搜索插值,按已知样品在无偏及估计方差最小的条件下,对每个待估矿块(按需要划分)进行平均品位空间赋值估算。赋权机理由建模的变异函数决定。变异函数是表示区域化变量空间影响范围的重要函数,反映了区域化变量空间变异程度随距离变化的特征。特别是透过随机性反映区域化变量的结构性。变异函数和半变异函数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其区别是半变异函数是变异函数的一半。半变异函数的计算公式为[4,17,18,19]
式中:h为滞后距;N(h)代表滞后距为h时的样品个数;
变异函数参数的确定方法如下:首先通过钻孔方向使用变异函数建立块金效应模型,确定块金值;然后,生成全向的变异函数,该函数指示样品总体上的趋势范围和异常,以及较佳变异函数的大致方位,帮助判断滞后距的大小;最后,确定各向异性主轴的方位角和倾角,将主轴的方位定为走向方向变异函数,然后在变异函数图上拟合出合适的球状变异函数模型,倾向方向变异函数正交于走向方向变异函数,厚度方向变异函数正交于前2个方向变异函数,并用相同方法拟合出倾向、厚度方向的球状变异函数模型。通过对矿化域3个方向变异函数进行反复拟合,确定3个方向变异函数的拟合图像如图6所示,其中A曲线为实验变异函数曲线,B曲线为拟合的理论变异函数曲线,
图6
图6
金品位走向(a)、倾向(b)和厚度(c)方向实验变异函数曲线及拟合曲线
Fig.6
Variation function curve and fitting curve of gold grade strike (a),dip (b) and thickness (c) orientation experiment
3.2 空间结构性分析
通过对样品数据进行不同方向变异函数的拟合,确定走向方位为120°、倾角为0°时,倾向方位为210°、倾角为57°时,厚度方位为30°、倾角为32°时, 3个方向变异函数形态具有理想的球状模式,拟合效果最佳。该拟合参数与矿体实际产状基本一致,可用于矿块品位估值。从表2可以看出,矿化域的金品位变异函数空间三轴方向变程值相差较大,结构异向特征显著,即Au元素在走向、倾向和厚度方向具有不同的连续性。走向、倾向和厚度方向各向异性比为7.44∶33.37∶1.00,金品位沿倾向方向变程值最大,走向方向变程值次之,厚度方向变程值最小,表明矿化域金品位在倾向方向变化较小、连续性较好,而在走向延伸方向金品位变化较大、连续性较差,同时矿体厚度不大。根据3个方向拟合的变程参数,走向方向变程约为35 m,即走向方向品位的相关最大距离为35 m。因此,探矿工程走向控制间距应减小,将矿床实际勘查类型定为“第Ⅲ勘查类型”较为合理。
表2 3个方向变异函数拟合参数
Table 2
三轴方向 | 块Au值 | 变程值/m | 基台值 | 方位角/(°) | 倾角/(°) |
---|---|---|---|---|---|
走向方向 | 0.03 | 35.04 | 1.02 | 120 | 0 |
倾向方向 | 0.03 | 157.16 | 1.02 | 210 | 57 |
厚度方向 | 0.03 | 4.71 | 1.02 | 30 | 32 |
3.3 矿化分布规律
图7
图8
由图8可知,金矿化向深部倾向延伸基本连续,以55线为界,该线以西矿化向深部延伸较小,矿化强度偏弱,整体金品位较低;该线以东金矿化倾向延伸连续,品位增高,矿化强度和范围明显增大,高品位矿化深部倾向延伸连续性好,一般延续200~240 m。因此,在55线以东的矿化带深部倾向延伸方向具有寻找富矿的潜力,是下一步野外勘查工作的重点方向。
综合分析,在平面上,金矿化带呈NW-SE向展布,主要表现为西北部矿化较弱,东南部矿化较强,向南东方向矿化强度有增大的趋势,连续性变好;在垂直投影剖面上,55线以东矿化沿倾向延伸方向高品位矿化显著增强,高品位金矿化连续性明显好于走向延伸方向。此外,沿矿带东部走向延伸和深部倾向延伸,矿体均未封闭,因此55线以东深部倾向方向和矿体东部走向方向具有寻找富矿的潜力。
3.4 金矿化与构造的关系
将金赋值品位矿块模型与矿区数字地形、主要构造模型投影叠加在同一空间视图(图9),可见金矿化基本沿一系列NW向层间剪切断层和走向断层发育,晚期NE向破矿断裂将矿化带分为东西两段,其中东段金矿化强于西段。矿化带内低品位金矿化沿走向方向基本连续,但高品位工业矿化连续性减弱。金的矿化富集与矿区EW向主构造密切相关,在NW向次级构造与EW向主构造带交会处金矿化品位较高,厚度较大,连续性增强。表明矿区EW向主构造可能为本区导矿构造,深部含矿热液沿EW向断裂向上运移,在其北侧的走向剪切断层中聚集、沉淀成矿。
图9
4 结论
(1)利用已有工程数据,建立了龙头沟金矿矿区三维矿化域模型和块体模型,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拟合分析了金矿化域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金品位总体呈NW-SE向展布,矿化呈东强西弱,在走向方向低品位矿化基本连续,但高品位矿化连续性较差;矿化倾向延伸好于走向延伸,且高品位矿化连续性好,这与矿床实际勘查结果相吻合。
(2)通过矿化域延伸方向拟合变程值的分析,确定得出龙头沟金矿走向方向变程值为35 m,倾向方向变程值为150 m,变程科学地指导了矿床野外勘查中合理的工程控制网度的合理确定问题。我国现有的地质勘查规范仅给出了探矿工程控制网度的参考值,而非具体矿床的准确网度。基于三维模型的地质统计学分析对矿床勘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矿体插值块体模型在x-y和x-z方向的投影特征表明,金矿化强度在倾向延伸方向好于走向延伸,在55线以东的走向和深部倾向延伸方向,高品位矿化连续性好且矿体未封闭,可作为下一步找矿勘查的靶区。
参考文献
隐伏矿床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新进展
[J].,
New progress in the prediction theory and prospecting method for concealed deposits
[J].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M].
Metallogenatic Regularities and Prediction
[M].
基于DIMINE软件的易门铜厂矿床Cu品位分布规律研究
[J].,
A study on Cu-grade distribution of the Tongchang copper deposit in Yimen based on DIMINE software
[J].
实用地质统计学
[M].
Practical Geostatistics
[M].
地质统计学及其在矿产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M].
Geostatis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lculation of Mineral Reserves
[M].
A map generalization model based on algebra mapping transformation
[C]
Integrated computer package for geostatistical estimation and modeling
[J].
普朗铜矿床铜品位分布地质统计学研究
[J].,
Copper grade geostatistical study of Pulang copper
[J].
危机矿山深边部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研究——以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为例
[J].,
The stereoscopic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concealed ore bodies in the deep and marginal parts of crisis mines:A case study of the Dachang tin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in Guangxi
[J].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隐伏矿体预测
[J].,
A 3D method for predicting blind orebodies,based on a 3D visualizati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J].
板岩镇—中村幅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报告
[R].
13 Geological Team of Shaanxi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Bureau.Banyan town-Zhongcun area 1∶50000 regional mineral survey report
[R].
陕西龙头沟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J].,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Longtougou gold deposit in Shaanxi Province
[J].
陕西省山阳县龙头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J].,40(增):97-101
.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Longtougou gold deposit in Shanyang County,Shaanxi Province
[J].40(Supp
.):
陕西省山阳县龙头沟金矿区详查地质报告
[R].
Detailed geological report of Longtougou gold mining area
,Shaanxi Province
[R].
Micromine软件用户实用手册
[G].,
Micromine Software User Manual
[G].
地质统计学及其应用
[M].
Geostatistics and Applications
[M].
GS LIB Geo-statistical Software Library and User’s Guide
[M].
地质统计学在多金属矿床储量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J].,
Application of geostatistics in polymetallic deposit reserves calculation
[J].
Assessing uncertainty in estimates with ordinary and indicator Kriging
[J].
Block Kriging for lognormal spatial processes
[J].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