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坡铜锌矿微震监测技术应用与灾害预警方法研究
1.
2.
3.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Disaster Early Warning Methods in Huangtupo Copper and Zinc Mine
1.
2.
3.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19-03-18 修回日期: 2020-02-21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5-07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19-03-18 Revised: 2020-02-21 Online: 2020-05-07
关键词: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党明智, 张君, 贾明涛.
DANG Mingzhi, ZHANG Jun, JIA Mingtao.
国内外众多学者利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工程地压管理。目前,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井下灾害预警方法主要分为3类:指标判据法[6]、力学分析法和统计预测法。指标判据法是利用微震监测系统采集的微震数据,计算出一系列与岩体相关的指标,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预警。刘宏发等[7]利用微震事件率作为岩体垮塌的判据指标,在柿竹园矿成功进行了2次预警。张楚旋等[8]探讨了b值、能量指数EI、施密特数Scs和累积视体积ΣVA等微震参数的变化,提出“能量指数与累积视体积之比(EEI)”以及“施密特数与累积视体积之比(
以上研究一方面说明了微震监测技术对于地压管理和灾害预警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基于指标判据法的预警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因此,本文通过在新疆黄土坡铜锌矿引进MicroSeis微震监测系统,根据黄土坡铜锌矿实际采矿工程对微震系统台网布设方案进行优化,为了保证微震监测分析的实时性,创新性地将信号自动技术运用到系统中。同时,在实时微震监测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地压活动,总结出应用矿山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地压灾害预警的一般性分析方法,并提出针对地压灾害预警的安全管理响应措施,为类似矿山或相关工程的地压管理提供参考。
1 矿山面临的地压灾害风险
新疆西拓矿业有限公司下属的黄土坡铜锌矿位于新疆哈密市西南约160 km处,是中型硫化铜锌矿床,设计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开采,同时在该矿东部260 m以下相邻矿山亦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
随着黄土坡铜锌矿井下生产转移至地下210~260 m,且改用充填法进行开采,矿山先后组织相关单位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对采空区现状进行研究。其中,黄土坡铜锌矿260 m中段以上存在南北2个采空区(1#和2#采空区),最低标高285 m,采空区底部有10~30 m的废石垫层。而黄土坡铜锌矿东部260 m水平以下存在一垮塌的采空区(3#采空区),目前采空区呈倾斜状,存在进一步垮塌滑落的风险,各采空区形态与空间分布如图1所示。
图 1
图 1
黄土坡铜锌矿采空区形态与空间分布
Fig.1
Morpholog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oaves in Huangtupo copper and zinc mine
由于3个采空区的存在,黄土坡铜锌矿井采矿作业活动面临着上覆采空区、东临采空区的危险情况。而开采作业的扰动会引起周边围岩的地压状态发生变化,造成局部区域应力集中,从而发生节理构造滑移和顶板围岩破裂等岩体失稳现象。地压活动不断积累会造成围岩微破裂发育贯通,从而引起顶板大范围垮塌,形成冲击气浪对地下的人员和设备造成威胁,也会造成采场资源的浪费并严重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为了防范风险,需要进行采空区治理措施研究,而准确地掌握采空区形态和地压活动情况可为科学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2 微震监测系统的构建
微震监测系统的合理构建是微震监测技术能够发挥效能的前提。通过合理选用系统硬件与架构、采用实时的数据分析方法及优化的台网布置方案,可以有效利用微震监测技术掌握黄土坡铜锌矿地压状态,为地压风险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2.1 系统概况
图2为黄土坡铜锌矿微震监测系统架构图,该系统主要由微震传感器、数据采集基站、时间同步授时器、微震服务器以及微震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组成。微震监测台网共包含8支微震传感器,其中三轴2支,单轴6支共计12通道,同时还包含了5支多点位移计,微震传感器为10 v/g的加速度型传感器。微震采集分站包含信号采集和通信功能,地表服务器用于存储数据并安装了数据分析软件。微震监测系统还包含了一套基于卫星授时的时间同步系统,确保井下每台基站之间时间同步误差小于1 μs。
图2
2.2 微震监测时效性保障
微震监测系统是通过采集岩体内的振动信号,并根据其中的岩体破裂信号进行岩体稳定分析,而岩体中除了岩体破裂信号外,往往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振动信号,如爆破振动和机械噪声等[16]。这些干扰信号不仅会严重干扰分析结果,还会降低分析效率。因此,本文在微震信号采集端与数据处理端之间,加入信号自动识别技术,以保证微震监测系统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灾害预警的实时性,提高预警效果。
根据不同的微震信号存在时频特征差异,利用小波包变换方法,对微震信号进行3层小波包分解,如图3所示。
式中:
图 3
图4
2.3 微震监测台网优化
根据黄土坡铜锌矿采空区分布位置、规模、形态特征以及矿山主要巷道与空区之间的关系进行台网布设。其中最大采空区范围为76 m×160 m×80 m(长×宽×高),位于矿体边界处,考虑巷道分布情况选择在310,260,210,180 m中段进行监测台网设计,同时,考虑到系统投入成本,台网布设宜控制在2个中段内进行,监测范围为360 m×220 m×150 m(长×宽×高)。通过MicroSeis微震监测系统携带的台网分析工具可以模拟设计台网所预期的定位误差,其原理是设置置信椭球体区间和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并计算最优解,具体公式可参考唐礼忠等[19]关于冬瓜山铜矿微震监测台网优化布置的研究。台网分析结果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中布设在210 m和260 m中段的方案监测效果最好,其主要生产区域系统计算的理论定位误差范围在10 m以内,满足高精度定位的要求。该微震监测系统台网的具体布置方案如图7和表1所示。
图5
图6
图7
图7
黄土坡铜锌矿微震监测台网布置示意图
Fig.7
Layout schematic diagram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station network in Huangtupo copper and zinc mine
表1 黄土坡铜锌矿台网布置方案
Table 1
传感器编号 | 分量 | X | Y | Z |
---|---|---|---|---|
1# | 单分量 | 31412305.052 | 4719700.617 | 262.330 |
2# | 三分量 | 31412276.883 | 4719851.497 | 262.806 |
3# | 单分量 | 31412353.559 | 4719890.239 | 262.642 |
4# | 单分量 | 31412269.130 | 4719959.101 | 263.296 |
5# | 单分量 | 31412330.523 | 4719701.516 | 212.845 |
6# | 三分量 | 31412251.396 | 4719830.411 | 212.821 |
7# | 单分量 | 31412397.384 | 4719898.546 | 213.618 |
8# | 单分量 | 31412255.824 | 4719988.817 | 213.782 |
现场通过放炮的方式对定位误差进行校验,结果表明:系统定位误差与炮孔孔口测量坐标之间误差小于10 m,监测台网包络区域内定位误差较小(表2)。
表2 爆破定位误差结果
Table 2
位置 | 爆破测量坐标 | 定位坐标 | 定位误差/m | ||||
---|---|---|---|---|---|---|---|
X | Y | Z | X | Y | Z | ||
260 m中段3#穿脉 | 31412359.63 | 4719845.432 | 263.321 | 31412355.09 | 4719840.27 | 262.749 | 6.91 |
222.5 m分层5#穿脉 | 31412410.31 | 4719883.231 | 222.532 | 31412408.1 | 4719886.84 | 226.023 | 5.49 |
210 m中段9#穿脉 | 31412432.57 | 4719753.899 | 212.125 | 31412424.45 | 4719756.31 | 213.406 | 8.52 |
3 地压活动分析与灾害预警
3.1 地压活动分析与预警
基于优化的微震监测系统,可以对矿山地压活动进行分析和预警。地压活动可以通过微震监测事件进行定量化描述和分析,单个微震事件可以由3个参数进行定义,即震源位置、震源发生时刻和震级。而一组微震事件在时间、空间和强度等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地震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可使用统计工具进行统计分析与预测[20]。
2018年12月9日,黄土坡铜锌矿微震监测系统在短期内监测到大量的微震事件信号,而这一区域之前没有检测到微震事件。通过对微震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参数计算,从“时、空、强”3个维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从事件发生时段上进行分析,给出了12月9~10日当天的微震事件发生频数图(图8)。从图上可以看到12月9日上午9时、10时、12时均发生1例微震事件,其中11时发生微震事件2例,之后分别是16时1例、17时2例、20时2例、21时5例、22时1例、23时1例,12月10日凌晨3时1例,微震事件平均间隔时间为0.7 h。微震监测系统在10月、11月、12月日均监测事件数为2.85个、平均间隔时间为8.4 h。因此,12月9日的事件数(17例)和平均间隔时间(0.7 h)均远超平均值。
图8
从空间位置上看,12月9~10日,微震事件主要集中发生在2#采空区上部,如图9所示,相关微震事件的矩震级分布范围为-1<Mw<-0.5,高程分布范围为285~385 m,2#采空区高程分布范围为282~325 m,事件主要发生在采空区顶板围岩中。
图9
图10
图10
监测区域内(整体)能量与地震矩关系
Fig.10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seismic moment in the monitoring area
图11
图11
3#采空区附近围岩(局部)能量与地震矩关系
Fig.11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seismic mo-ment in surrounding rock(partial) near the 3# goaf
将地震事件的E和M绘制在logE-logM坐标系上,得到logE和logM的散点图[23]。通常,对于一个特定的空间域和时间段,该图数据点呈某种条带状积聚状,用公式logE = a + blogM对散点图进行线性拟合,式中a和b是拟合常数。其中b值表征了震源区地震刚度的大小,一般参考值为1,当b值小于1时意味着岩体刚度下降,失稳风险增加。监测区域整体logE-logM的拟合b值为1.3,而3#采空区logE-logM的拟合b值为0.5,表明3#采空区围岩失稳风险等级增加。
3.2 地压灾害应对措施
通过对微震事件的“时、空、强”三要素的快速分析,可判断3#采空区顶板存在较大可能的失稳风险。根据微震监测分析结果,矿山安全主管部门立即下达井下员工撤离的命令。由于260 m以上采空区相关的联络通道已经无法进入,因此只能依靠监测系统持续性观察地压变化情况。依据已发生的微震事件活动状况微震分析,每隔1 h向矿山安全主管部门报送微震监测分析结果,持续长达16 h。
在2018年12月12日凌晨4时监测到发生一次小震级的微震事件后没有监测到新的微震事件,这表明地压活动已趋于稳定,能量经过一次释放后顶板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因此矿山安全主管部门依据微震监测分析报告排除了安全风险,同时为安全起见,于远离采空区区域进行作业恢复[24]。
根据以上分析过程及现场案例,总结得出一套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地压灾害预警方法: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对井下微震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实时分析;然后对监测数据进行地震学定量计算,得到震源空间坐标,微震能量等震源参数;针对微震活动空间分布进行聚类分析,去除离散事件的影响,有效地圈定地压活动区,建立目标区域内微震参数(如累计事件数、累计能量、能量指数和b值等)的时间序列曲线;根据其时间变化特征,研究区域岩体地压活动规律,进而对其稳定性做出评价。
4 结论
微震监测技术具有大范围、高灵敏性、非接触和多元信息分析等优点,非常适合地下采空区稳定性监测。结合黄土坡铜锌矿地下工程特点,采用专业的台网分析工具优化微震台网布设点,最终达到设计监测区域内微震事件定位误差小于10 m。
通过分析现场发生的一次地压活动险情,总结了矿山应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地压灾害预警的一般性分析方法以及矿山安全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响应措施,该套方法可适用于其他具有类似地压风险的矿山。
参考文献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 to mine safety management
[J].
试论微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J].,
Discussion on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underground projects
[J].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深井开采地压活动规律研究
[J].,
Study on rule of geostatic activity based on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 in deep mining
[J].
微震监测技术在矿井岩层破裂监测中的应用
[J].,
Application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strata fracturing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
[J].
残留矿柱回采过程中地压活动联合监测技术研究
[J].,
Study on joint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geostatic activity in residual pillars stoping process
[J].
硬岩岩爆预测预警研究进展
[J].,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rockburst prediction and early warning in hard rock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J].
微震监测技术在柿竹园矿地压监测中的成功预警案例
[J].,
A successful early warning case in Shizhuyuan mine
[J].
基于微震活动性参数的矿山灾害风险性评价
[J].,
Mining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microseismic activity parameters
[J].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断层活化规律及预警研究
[J].,
Investigation on activ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cting of faults based on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J].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岩爆预测机制研究
[J].,
Study on rock burst prediction mechanism based on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J].
Early warning of rock mass instability based on multi-field coupling analysis and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J].,
微震预警冲击地压的时间序列方法
[J].,
Microseismic predicting coal bump by time series method
[J].
深埋隧洞不同掘进方式下即时型岩爆微震对比分析
[J].,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microseismic events for immediateockburst in deep tunnels with different excavation methods
[J].
岩爆预测的支持向量机
[J].,
Prediction of rockburst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J].
基于先验知识的岩爆预测研究
[J].,
Study on rockburst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prior knowledge
[J].
基于梅尔倒谱系数的矿山复杂微震信号自动识别分类方法
[J].,
An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complex microseismic signals in mines based on mel-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s
[J].
微震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
[J].,
Review of microseism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J].
大规模深井开采微震监测系统站网布置优化
[J].,
Optimization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network for large-scale deep well mining
[J].
统计地震学在矿山动力灾害预测中的应用
[J].,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 seismology in prediction of mine dynamic disaster
[J].
冬瓜山铜矿围岩破坏震源机制与微震活动响应规律研究
[D].
Solution to Seismic Source Mechanism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Seismicity Response to the Mining in Dongguashan Copper Mine
[D].
基于定量地震学的矿山微震活动对开采速率的响应特性研究
[J].,
Research on response of mine microseismicity to mining rate based on quantitative seismology
[J].
深井矿山地震活动与岩爆监测及预测研究
[D].
Study 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Seismicity and Rockburst in a Deep Mine
[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