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tle fluids and mineralization
0
1995
Hydrogen—An important source of deep earth fluids
0
1996
The application of hydrocarbon and superimposed halo method to the Woxi gold deposit,Hunan Province
0
2021
The common anomaly pattern of organic hydrocarbon of metallic ore deposit and its mechanism study
0
2001a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vertical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s and mercury
0
2001b
The role of organic material in metallic mineral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etal exploration
0
200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ustal fluids and mantle fluids
0
1996a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resource potential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Jiangnan orogenic belt (Hunan section)
0
2020
Prediction of blind ore bodies using structural superimposed halo and research methods
0
2013
Mantle fluid and its mineralization
0
2001
Deep mantle and deep fluids
0
1996
On the genesis and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Huangjindong gold deposit from Hunan
0
1988
On the epoch of the formation of precambrian gold deposits in Hunan Province
0
1989
Geochemistry and metallogenesis of the proterozoic stratabound gold deposits in the Jiangnan area,South China
0
1991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n the dispersion of geochemical field
0
1994
The nanogeochemistry of abiotic carbonaceous matter in serpentinites from the Yap Trench,western Pacific Ocean
2
2021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 以往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经历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2期成矿地质作用(罗献林,1989;彭建堂,1999;毛景文等,1997,2004;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黄建中等,2020).其中,加里东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地层,以变质作用为主,该期有机烃类组分来自成岩过程中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属于生物成因,该类有机烃类未经复杂热液改造,热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分解就近释放,并具有突发性,所以有机烃类异常呈分散状态(图4),有机烃类参与成矿的程度较低,Au主要以[Au(HS-)2]-形式迁移,Au与有机烃类相关性较差.埋藏较深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烃类,因压力、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与地层中Au以有机络合物形式迁移,但其总量(与矿床总金属量相比)有限.笔者认为,以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的成矿作用,主要在就近容矿构造带成矿,这也是发现大量金矿点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后期深源带来成矿物质的叠加成矿,其矿床规模是有限的.由于成矿物质仅来源于含矿地层,将该类异常称为“同生叠加异常”.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幔源物质,以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和幔源流体)为主.前人研究表明,幔源流体一般由 C、H、O、N、S、碱金属和F、Cl、P等组成,并含有大量的烃类组分(如烷类、非饱和烃类的烯烃和炔烃类),属于无机成因的烃类(陈丰,1996;杜乐天,1996b;路风香,1996;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关于无机成因的有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与荷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振动光谱技术发现,水深6 413 m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但尚未发现与生物有机质有关的信息(Nan et al.,2021).由于深源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及复杂成分等特征,所以有机烃经深源流体改造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机烃的释放比较平缓.邵靖帮等(1996)通过对沃溪矿床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及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较好地证实了该结论.由于无机成因烃类释放平缓,形成的烃异常较为集中(图3、图5和图6),Au可能与烃类形成络合,并以[Au(CH3)2]+迁移为主,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同时,形成与之匹配的地球化学场叠加在第一期成矿之上,表现为烃类异常强度高,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故称之为“深源叠加异常”. ...
Discussion on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Xuefeng area,Hunan Province
0
1999
A discussion for geochemical classification of elements
0
1997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orga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eralization alteration zone of the Woxi gold-antimony-tungsten deposit in Xiangxi
0
1996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metallogen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Wangu area of northeastern Hunan
0
2007
Application of hydrocarbon measurement to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of mineralization in the Wulaga gold deposi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0
2010
Application for hydrocarbon in prognosis buried gold deposits and implication for genesis
0
2005
Comprehensive geochemical anomaly zoning model and prospecting prediction criteria of Qiuzhuang gold deposit,Fujian Province
0
2005
Theoretical system and methodology of geochemistry
0
1986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Wangu gold deposit in Hunan Province
0
2008
Application of Hydrocarbon Gas Measurement in Jianchaling Gold Deposit and Its Peripheral Area,Lueyang,Shaanxi Province
0
2009
Epigenetic anomalies and deep penetration geochemistry of soil (soil cover)
0
2021
地幔流体与成矿作用
1
1995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氢——地球深部流体的重要源泉
1
1996
... 以往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经历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2期成矿地质作用(罗献林,1989;彭建堂,1999;毛景文等,1997,2004;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黄建中等,2020).其中,加里东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地层,以变质作用为主,该期有机烃类组分来自成岩过程中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属于生物成因,该类有机烃类未经复杂热液改造,热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分解就近释放,并具有突发性,所以有机烃类异常呈分散状态(图4),有机烃类参与成矿的程度较低,Au主要以[Au(HS-)2]-形式迁移,Au与有机烃类相关性较差.埋藏较深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烃类,因压力、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与地层中Au以有机络合物形式迁移,但其总量(与矿床总金属量相比)有限.笔者认为,以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的成矿作用,主要在就近容矿构造带成矿,这也是发现大量金矿点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后期深源带来成矿物质的叠加成矿,其矿床规模是有限的.由于成矿物质仅来源于含矿地层,将该类异常称为“同生叠加异常”.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幔源物质,以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和幔源流体)为主.前人研究表明,幔源流体一般由 C、H、O、N、S、碱金属和F、Cl、P等组成,并含有大量的烃类组分(如烷类、非饱和烃类的烯烃和炔烃类),属于无机成因的烃类(陈丰,1996;杜乐天,1996b;路风香,1996;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关于无机成因的有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与荷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振动光谱技术发现,水深6 413 m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但尚未发现与生物有机质有关的信息(Nan et al.,2021).由于深源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及复杂成分等特征,所以有机烃经深源流体改造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机烃的释放比较平缓.邵靖帮等(1996)通过对沃溪矿床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及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较好地证实了该结论.由于无机成因烃类释放平缓,形成的烃异常较为集中(图3、图5和图6),Au可能与烃类形成络合,并以[Au(CH3)2]+迁移为主,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同时,形成与之匹配的地球化学场叠加在第一期成矿之上,表现为烃类异常强度高,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故称之为“深源叠加异常”. ...
湖南沃溪金矿区及其外围烃汞叠加晕找矿方法的应用效果
2
2021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 基于此,如何从分布复杂、无序的地球化学元素(组分)中提出与深部成矿有关的信息,来阐明地球化学异常与深部成矿统一的表征以及矿体空间的定位是地球化学深部找矿评价的关键.为此,笔者在前期开展的湖南沃溪矿区烃汞测量深部找矿试验中,创新性地提出了烃汞叠加晕研究思路(陈海龙等,2021),以叠加成矿理论和深部成矿理论(如地幔热柱及幔枝构造控矿理论、“幔—壳成矿作用”成因论等)为指导,通过对沃溪矿区及其外围土壤烃汞组分异常特征、异常结构、异常模式及空间对应关系进行总结,开展不同成矿作用形成的烃汞异常(同生叠加和深源叠加异常)分类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为了验证该方法在湘东北地区是否具有普适性,在万古金矿及其外围江东矿段开展了烃汞叠加晕深部找矿试验.采用烃汞叠加晕研究思路,利用SPSS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赋予其地质意义,从而研究不同类型(同生叠加和深源叠加异常)烃汞异常特征,较好地判断“有矿段”、“无矿段”以及预测矿体侧伏方向.同时,通过研究烃汞异常模式及其叠加特点来预测矿区深部是否存在平行盲脉以及隐伏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大幅增强土壤地球化学烃汞异常与深部成矿统一的认识,提高异常解译的精度.该研究成果为万古矿区及其外围深部找矿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其他矿区深部找矿提供了借鉴. ...
金属矿床有机烃气常见异常模式和成因机理研究
4
2001a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 从4个综合异常的空间对应关系来看, AS1对应V1矿脉、AS2对应V2矿脉、AS3对应V5(包括V5-1、V5-2和V5-3)组脉地表出露位置,均为头部异常,而AS4综合异常浅地表未见矿脉产出,具有多峰异常组合特征.其中,在80号样点一带烃类组分异常强于AS3综合异常,而Hg异常较差,形成对偶双峰异常模式,控制V5组脉产出;在100号样点一带烃类组分异常强于AS2综合异常,而Hg异常较好,形成对偶双峰异常模式,控制V2脉产出;由于Hg具有很高的电离势,分子直径比最小的甲烷还要小,易于甲烷就近垂向迁移,所以Hg一般产于矿脉的头部一带(陈远荣等,2001a,2001b),具有头部异常的特点.这与ZK50508和ZK50509孔及深部开采情况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
... 从4个综合异常的空间对应关系来看, AS1、AS2和AS3烃汞组分异常中心不突出,呈分散状态.根据烃汞组分异常形成机理,轻烃(甲烷)一般分布在矿体上部,而重烃(乙烷、丙烷和丁烷)产于矿体中下部,形成对偶双峰模式(陈远荣等,2001a,2001b).因此,AS1、AS2和AS3异常与矿脉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说明该区段成矿物质来自地层,烃汞表现为同生叠加异常特征;而AS4综合异常浅地表未见其他矿脉产出,烃汞异常强度明显高于其他3个综合异常,且Hg异常发育良好,显示该异常以北具有深源叠加的可能. ...
... 从空间对应关系来看,AS1和AS2综合异常分别对应于V13和V14矿脉地表出露位置,为头部异常,而AS3和AS4综合异常具有多峰异常组合特征,且Hg异常相对较好,说明该处除V13和V14矿脉的含矿性较浅表部变好之外,还预示着该处存在新的盲脉.AS3和AS4综合异常具有头部异常特点,其NE向基本未出现烃汞异常,即尾部异常还没有出现,根据“对偶双峰异常模式”判别准则(陈远荣等,2001a,2001b),推测AS3和AS4综合异常NE向存在较好的深部找矿潜力. ...
烃汞气体组分垂向运移的主要控制因素
4
2001b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 从4个综合异常的空间对应关系来看, AS1对应V1矿脉、AS2对应V2矿脉、AS3对应V5(包括V5-1、V5-2和V5-3)组脉地表出露位置,均为头部异常,而AS4综合异常浅地表未见矿脉产出,具有多峰异常组合特征.其中,在80号样点一带烃类组分异常强于AS3综合异常,而Hg异常较差,形成对偶双峰异常模式,控制V5组脉产出;在100号样点一带烃类组分异常强于AS2综合异常,而Hg异常较好,形成对偶双峰异常模式,控制V2脉产出;由于Hg具有很高的电离势,分子直径比最小的甲烷还要小,易于甲烷就近垂向迁移,所以Hg一般产于矿脉的头部一带(陈远荣等,2001a,2001b),具有头部异常的特点.这与ZK50508和ZK50509孔及深部开采情况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
... 从4个综合异常的空间对应关系来看, AS1、AS2和AS3烃汞组分异常中心不突出,呈分散状态.根据烃汞组分异常形成机理,轻烃(甲烷)一般分布在矿体上部,而重烃(乙烷、丙烷和丁烷)产于矿体中下部,形成对偶双峰模式(陈远荣等,2001a,2001b).因此,AS1、AS2和AS3异常与矿脉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说明该区段成矿物质来自地层,烃汞表现为同生叠加异常特征;而AS4综合异常浅地表未见其他矿脉产出,烃汞异常强度明显高于其他3个综合异常,且Hg异常发育良好,显示该异常以北具有深源叠加的可能. ...
... 从空间对应关系来看,AS1和AS2综合异常分别对应于V13和V14矿脉地表出露位置,为头部异常,而AS3和AS4综合异常具有多峰异常组合特征,且Hg异常相对较好,说明该处除V13和V14矿脉的含矿性较浅表部变好之外,还预示着该处存在新的盲脉.AS3和AS4综合异常具有头部异常特点,其NE向基本未出现烃汞异常,即尾部异常还没有出现,根据“对偶双峰异常模式”判别准则(陈远荣等,2001a,2001b),推测AS3和AS4综合异常NE向存在较好的深部找矿潜力. ...
论有机质与金属成矿和勘查
1
2002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地壳流体与地幔流体间的关系
1
1996a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2
1996b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 以往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经历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2期成矿地质作用(罗献林,1989;彭建堂,1999;毛景文等,1997,2004;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黄建中等,2020).其中,加里东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地层,以变质作用为主,该期有机烃类组分来自成岩过程中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属于生物成因,该类有机烃类未经复杂热液改造,热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分解就近释放,并具有突发性,所以有机烃类异常呈分散状态(图4),有机烃类参与成矿的程度较低,Au主要以[Au(HS-)2]-形式迁移,Au与有机烃类相关性较差.埋藏较深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烃类,因压力、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与地层中Au以有机络合物形式迁移,但其总量(与矿床总金属量相比)有限.笔者认为,以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的成矿作用,主要在就近容矿构造带成矿,这也是发现大量金矿点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后期深源带来成矿物质的叠加成矿,其矿床规模是有限的.由于成矿物质仅来源于含矿地层,将该类异常称为“同生叠加异常”.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幔源物质,以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和幔源流体)为主.前人研究表明,幔源流体一般由 C、H、O、N、S、碱金属和F、Cl、P等组成,并含有大量的烃类组分(如烷类、非饱和烃类的烯烃和炔烃类),属于无机成因的烃类(陈丰,1996;杜乐天,1996b;路风香,1996;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关于无机成因的有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与荷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振动光谱技术发现,水深6 413 m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但尚未发现与生物有机质有关的信息(Nan et al.,2021).由于深源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及复杂成分等特征,所以有机烃经深源流体改造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机烃的释放比较平缓.邵靖帮等(1996)通过对沃溪矿床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及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较好地证实了该结论.由于无机成因烃类释放平缓,形成的烃异常较为集中(图3、图5和图6),Au可能与烃类形成络合,并以[Au(CH3)2]+迁移为主,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同时,形成与之匹配的地球化学场叠加在第一期成矿之上,表现为烃类异常强度高,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故称之为“深源叠加异常”. ...
1
1996c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
2
2020
... 万古金矿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古陆中段,长沙—平江断陷盆地边缘隆起带内(图1),经历了从武陵运动到燕山运动多期挤压和拉张作用,区内地层均表现出较强的变形和变质现象(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研究区内大面积出露一套滨海相、浅海相碎屑岩建造的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前人对区内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展开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区内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成矿与变质作用有关(罗献林,1988,1989;马东升,1991;刘英俊等,1993).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成矿物质不仅来源于含矿地层,也来源于深部岩浆(彭建堂,1999;袁兰陵等,2008;毛景文等,1997,2004).黄建中等(2020)研究认为,区内存在较明显的幔源流体带来大量成矿物质参与成矿,其矿床位于壳源—幔源过渡带,更加靠近幔源区域. ...
... 以往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经历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2期成矿地质作用(罗献林,1989;彭建堂,1999;毛景文等,1997,2004;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黄建中等,2020).其中,加里东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地层,以变质作用为主,该期有机烃类组分来自成岩过程中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属于生物成因,该类有机烃类未经复杂热液改造,热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分解就近释放,并具有突发性,所以有机烃类异常呈分散状态(图4),有机烃类参与成矿的程度较低,Au主要以[Au(HS-)2]-形式迁移,Au与有机烃类相关性较差.埋藏较深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烃类,因压力、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与地层中Au以有机络合物形式迁移,但其总量(与矿床总金属量相比)有限.笔者认为,以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的成矿作用,主要在就近容矿构造带成矿,这也是发现大量金矿点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后期深源带来成矿物质的叠加成矿,其矿床规模是有限的.由于成矿物质仅来源于含矿地层,将该类异常称为“同生叠加异常”.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幔源物质,以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和幔源流体)为主.前人研究表明,幔源流体一般由 C、H、O、N、S、碱金属和F、Cl、P等组成,并含有大量的烃类组分(如烷类、非饱和烃类的烯烃和炔烃类),属于无机成因的烃类(陈丰,1996;杜乐天,1996b;路风香,1996;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关于无机成因的有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与荷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振动光谱技术发现,水深6 413 m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但尚未发现与生物有机质有关的信息(Nan et al.,2021).由于深源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及复杂成分等特征,所以有机烃经深源流体改造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机烃的释放比较平缓.邵靖帮等(1996)通过对沃溪矿床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及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较好地证实了该结论.由于无机成因烃类释放平缓,形成的烃异常较为集中(图3、图5和图6),Au可能与烃类形成络合,并以[Au(CH3)2]+迁移为主,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同时,形成与之匹配的地球化学场叠加在第一期成矿之上,表现为烃类异常强度高,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故称之为“深源叠加异常”. ...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研究方法
3
2013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 (2)构造叠加晕工作方法.根据构造叠加晕采样要求(李惠等,2013),选择万古矿区白荆矿段V2号脉4个中段(-150,-260,-300,-340 m)矿石、强蚀变、弱蚀变及未蚀变新鲜岩石样品共22件,大致了解烃汞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矿体空间对应关系. ...
... 根据万古金矿白荆矿段V2矿脉4个不同中段矿石样品化验结果,分别计算了上述4组元素组合共22个指标的分带指数,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22个指标的纵向分带序列为As、Bi 、Hg、甲烷、Sb、Mo 、Au、丙烷、乙烷、Ni、乙烯、异丁烷、丙烯、正丁烷、Ag、异戊烷、Pb、正戊烷、Co、Cu、W和Zn,分带序列混乱.根据李惠(2013)对不同矿区金矿体构造叠加晕法预测标准可知,白荆矿段V2矿脉具有多期叠加成矿特点. ...
1
2006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2
2004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 以往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经历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2期成矿地质作用(罗献林,1989;彭建堂,1999;毛景文等,1997,2004;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黄建中等,2020).其中,加里东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地层,以变质作用为主,该期有机烃类组分来自成岩过程中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属于生物成因,该类有机烃类未经复杂热液改造,热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分解就近释放,并具有突发性,所以有机烃类异常呈分散状态(图4),有机烃类参与成矿的程度较低,Au主要以[Au(HS-)2]-形式迁移,Au与有机烃类相关性较差.埋藏较深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烃类,因压力、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与地层中Au以有机络合物形式迁移,但其总量(与矿床总金属量相比)有限.笔者认为,以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的成矿作用,主要在就近容矿构造带成矿,这也是发现大量金矿点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后期深源带来成矿物质的叠加成矿,其矿床规模是有限的.由于成矿物质仅来源于含矿地层,将该类异常称为“同生叠加异常”.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幔源物质,以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和幔源流体)为主.前人研究表明,幔源流体一般由 C、H、O、N、S、碱金属和F、Cl、P等组成,并含有大量的烃类组分(如烷类、非饱和烃类的烯烃和炔烃类),属于无机成因的烃类(陈丰,1996;杜乐天,1996b;路风香,1996;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关于无机成因的有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与荷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振动光谱技术发现,水深6 413 m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但尚未发现与生物有机质有关的信息(Nan et al.,2021).由于深源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及复杂成分等特征,所以有机烃经深源流体改造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机烃的释放比较平缓.邵靖帮等(1996)通过对沃溪矿床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及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较好地证实了该结论.由于无机成因烃类释放平缓,形成的烃异常较为集中(图3、图5和图6),Au可能与烃类形成络合,并以[Au(CH3)2]+迁移为主,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同时,形成与之匹配的地球化学场叠加在第一期成矿之上,表现为烃类异常强度高,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故称之为“深源叠加异常”. ...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2
2001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 以往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经历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2期成矿地质作用(罗献林,1989;彭建堂,1999;毛景文等,1997,2004;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黄建中等,2020).其中,加里东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地层,以变质作用为主,该期有机烃类组分来自成岩过程中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属于生物成因,该类有机烃类未经复杂热液改造,热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分解就近释放,并具有突发性,所以有机烃类异常呈分散状态(图4),有机烃类参与成矿的程度较低,Au主要以[Au(HS-)2]-形式迁移,Au与有机烃类相关性较差.埋藏较深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烃类,因压力、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与地层中Au以有机络合物形式迁移,但其总量(与矿床总金属量相比)有限.笔者认为,以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的成矿作用,主要在就近容矿构造带成矿,这也是发现大量金矿点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后期深源带来成矿物质的叠加成矿,其矿床规模是有限的.由于成矿物质仅来源于含矿地层,将该类异常称为“同生叠加异常”.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幔源物质,以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和幔源流体)为主.前人研究表明,幔源流体一般由 C、H、O、N、S、碱金属和F、Cl、P等组成,并含有大量的烃类组分(如烷类、非饱和烃类的烯烃和炔烃类),属于无机成因的烃类(陈丰,1996;杜乐天,1996b;路风香,1996;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关于无机成因的有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与荷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振动光谱技术发现,水深6 413 m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但尚未发现与生物有机质有关的信息(Nan et al.,2021).由于深源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及复杂成分等特征,所以有机烃经深源流体改造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机烃的释放比较平缓.邵靖帮等(1996)通过对沃溪矿床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及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较好地证实了该结论.由于无机成因烃类释放平缓,形成的烃异常较为集中(图3、图5和图6),Au可能与烃类形成络合,并以[Au(CH3)2]+迁移为主,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同时,形成与之匹配的地球化学场叠加在第一期成矿之上,表现为烃类异常强度高,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故称之为“深源叠加异常”. ...
1
1984
... 第1组为Ni和Co.该组分呈分散状态,与Au元素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23,说明该组分参与了金的成矿;Ni、Co元素与烃汞组分相关性良好,Ni、Co与烃类具有同源性.而Ni、Co为亲Fe和亲S元素,一般来自幔源(刘英俊等,1984). ...
1
1993
... 万古金矿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古陆中段,长沙—平江断陷盆地边缘隆起带内(图1),经历了从武陵运动到燕山运动多期挤压和拉张作用,区内地层均表现出较强的变形和变质现象(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研究区内大面积出露一套滨海相、浅海相碎屑岩建造的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前人对区内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展开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区内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成矿与变质作用有关(罗献林,1988,1989;马东升,1991;刘英俊等,1993).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成矿物质不仅来源于含矿地层,也来源于深部岩浆(彭建堂,1999;袁兰陵等,2008;毛景文等,1997,2004).黄建中等(2020)研究认为,区内存在较明显的幔源流体带来大量成矿物质参与成矿,其矿床位于壳源—幔源过渡带,更加靠近幔源区域. ...
深部地幔及深部流体
2
1996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 以往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经历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2期成矿地质作用(罗献林,1989;彭建堂,1999;毛景文等,1997,2004;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黄建中等,2020).其中,加里东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地层,以变质作用为主,该期有机烃类组分来自成岩过程中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属于生物成因,该类有机烃类未经复杂热液改造,热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分解就近释放,并具有突发性,所以有机烃类异常呈分散状态(图4),有机烃类参与成矿的程度较低,Au主要以[Au(HS-)2]-形式迁移,Au与有机烃类相关性较差.埋藏较深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烃类,因压力、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与地层中Au以有机络合物形式迁移,但其总量(与矿床总金属量相比)有限.笔者认为,以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的成矿作用,主要在就近容矿构造带成矿,这也是发现大量金矿点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后期深源带来成矿物质的叠加成矿,其矿床规模是有限的.由于成矿物质仅来源于含矿地层,将该类异常称为“同生叠加异常”.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幔源物质,以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和幔源流体)为主.前人研究表明,幔源流体一般由 C、H、O、N、S、碱金属和F、Cl、P等组成,并含有大量的烃类组分(如烷类、非饱和烃类的烯烃和炔烃类),属于无机成因的烃类(陈丰,1996;杜乐天,1996b;路风香,1996;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关于无机成因的有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与荷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振动光谱技术发现,水深6 413 m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但尚未发现与生物有机质有关的信息(Nan et al.,2021).由于深源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及复杂成分等特征,所以有机烃经深源流体改造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机烃的释放比较平缓.邵靖帮等(1996)通过对沃溪矿床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及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较好地证实了该结论.由于无机成因烃类释放平缓,形成的烃异常较为集中(图3、图5和图6),Au可能与烃类形成络合,并以[Au(CH3)2]+迁移为主,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同时,形成与之匹配的地球化学场叠加在第一期成矿之上,表现为烃类异常强度高,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故称之为“深源叠加异常”. ...
论湖南黄金洞金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模式
1
1988
... 万古金矿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古陆中段,长沙—平江断陷盆地边缘隆起带内(图1),经历了从武陵运动到燕山运动多期挤压和拉张作用,区内地层均表现出较强的变形和变质现象(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研究区内大面积出露一套滨海相、浅海相碎屑岩建造的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前人对区内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展开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区内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成矿与变质作用有关(罗献林,1988,1989;马东升,1991;刘英俊等,1993).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成矿物质不仅来源于含矿地层,也来源于深部岩浆(彭建堂,1999;袁兰陵等,2008;毛景文等,1997,2004).黄建中等(2020)研究认为,区内存在较明显的幔源流体带来大量成矿物质参与成矿,其矿床位于壳源—幔源过渡带,更加靠近幔源区域. ...
论湖南前寒武系金矿床的形成时代
3
1989
... 万古金矿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古陆中段,长沙—平江断陷盆地边缘隆起带内(图1),经历了从武陵运动到燕山运动多期挤压和拉张作用,区内地层均表现出较强的变形和变质现象(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研究区内大面积出露一套滨海相、浅海相碎屑岩建造的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前人对区内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展开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区内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成矿与变质作用有关(罗献林,1988,1989;马东升,1991;刘英俊等,1993).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成矿物质不仅来源于含矿地层,也来源于深部岩浆(彭建堂,1999;袁兰陵等,2008;毛景文等,1997,2004).黄建中等(2020)研究认为,区内存在较明显的幔源流体带来大量成矿物质参与成矿,其矿床位于壳源—幔源过渡带,更加靠近幔源区域. ...
... 白荆矿段是万古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冷家溪群、白垩系戴家坪组和第四系(图1).其中,冷家溪群可划分为3个岩性段,第二段出露完全,且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罗献林,1989;毛景文等,1997;马东升,1991).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有NWW向和NE向2组,均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其中,NWW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其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倾向NE.现已查明区内具有工业品位的金矿脉10余条,呈平行产出,走向长30~800 m,平均厚度为0.61~8.12 m,最大倾向延深1 160 m(V2),均产于NWW向断裂破碎带中,多呈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产状与断裂带一致,属于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绢云母化为主,表现出黄铁矿化和毒砂化强且金品位较高的特点. ...
... 以往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经历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2期成矿地质作用(罗献林,1989;彭建堂,1999;毛景文等,1997,2004;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黄建中等,2020).其中,加里东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地层,以变质作用为主,该期有机烃类组分来自成岩过程中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属于生物成因,该类有机烃类未经复杂热液改造,热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分解就近释放,并具有突发性,所以有机烃类异常呈分散状态(图4),有机烃类参与成矿的程度较低,Au主要以[Au(HS-)2]-形式迁移,Au与有机烃类相关性较差.埋藏较深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烃类,因压力、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与地层中Au以有机络合物形式迁移,但其总量(与矿床总金属量相比)有限.笔者认为,以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的成矿作用,主要在就近容矿构造带成矿,这也是发现大量金矿点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后期深源带来成矿物质的叠加成矿,其矿床规模是有限的.由于成矿物质仅来源于含矿地层,将该类异常称为“同生叠加异常”.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幔源物质,以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和幔源流体)为主.前人研究表明,幔源流体一般由 C、H、O、N、S、碱金属和F、Cl、P等组成,并含有大量的烃类组分(如烷类、非饱和烃类的烯烃和炔烃类),属于无机成因的烃类(陈丰,1996;杜乐天,1996b;路风香,1996;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关于无机成因的有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与荷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振动光谱技术发现,水深6 413 m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但尚未发现与生物有机质有关的信息(Nan et al.,2021).由于深源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及复杂成分等特征,所以有机烃经深源流体改造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机烃的释放比较平缓.邵靖帮等(1996)通过对沃溪矿床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及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较好地证实了该结论.由于无机成因烃类释放平缓,形成的烃异常较为集中(图3、图5和图6),Au可能与烃类形成络合,并以[Au(CH3)2]+迁移为主,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同时,形成与之匹配的地球化学场叠加在第一期成矿之上,表现为烃类异常强度高,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故称之为“深源叠加异常”. ...
江南元古界层控金矿的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
2
1991
... 万古金矿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古陆中段,长沙—平江断陷盆地边缘隆起带内(图1),经历了从武陵运动到燕山运动多期挤压和拉张作用,区内地层均表现出较强的变形和变质现象(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研究区内大面积出露一套滨海相、浅海相碎屑岩建造的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前人对区内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展开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区内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成矿与变质作用有关(罗献林,1988,1989;马东升,1991;刘英俊等,1993).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成矿物质不仅来源于含矿地层,也来源于深部岩浆(彭建堂,1999;袁兰陵等,2008;毛景文等,1997,2004).黄建中等(2020)研究认为,区内存在较明显的幔源流体带来大量成矿物质参与成矿,其矿床位于壳源—幔源过渡带,更加靠近幔源区域. ...
... 白荆矿段是万古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冷家溪群、白垩系戴家坪组和第四系(图1).其中,冷家溪群可划分为3个岩性段,第二段出露完全,且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罗献林,1989;毛景文等,1997;马东升,1991).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有NWW向和NE向2组,均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其中,NWW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其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倾向NE.现已查明区内具有工业品位的金矿脉10余条,呈平行产出,走向长30~800 m,平均厚度为0.61~8.12 m,最大倾向延深1 160 m(V2),均产于NWW向断裂破碎带中,多呈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产状与断裂带一致,属于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绢云母化为主,表现出黄铁矿化和毒砂化强且金品位较高的特点. ...
3
1997
... 万古金矿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古陆中段,长沙—平江断陷盆地边缘隆起带内(图1),经历了从武陵运动到燕山运动多期挤压和拉张作用,区内地层均表现出较强的变形和变质现象(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研究区内大面积出露一套滨海相、浅海相碎屑岩建造的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前人对区内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展开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区内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成矿与变质作用有关(罗献林,1988,1989;马东升,1991;刘英俊等,1993).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成矿物质不仅来源于含矿地层,也来源于深部岩浆(彭建堂,1999;袁兰陵等,2008;毛景文等,1997,2004).黄建中等(2020)研究认为,区内存在较明显的幔源流体带来大量成矿物质参与成矿,其矿床位于壳源—幔源过渡带,更加靠近幔源区域. ...
... 白荆矿段是万古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冷家溪群、白垩系戴家坪组和第四系(图1).其中,冷家溪群可划分为3个岩性段,第二段出露完全,且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罗献林,1989;毛景文等,1997;马东升,1991).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有NWW向和NE向2组,均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其中,NWW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其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倾向NE.现已查明区内具有工业品位的金矿脉10余条,呈平行产出,走向长30~800 m,平均厚度为0.61~8.12 m,最大倾向延深1 160 m(V2),均产于NWW向断裂破碎带中,多呈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产状与断裂带一致,属于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绢云母化为主,表现出黄铁矿化和毒砂化强且金品位较高的特点. ...
... 以往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经历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2期成矿地质作用(罗献林,1989;彭建堂,1999;毛景文等,1997,2004;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黄建中等,2020).其中,加里东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地层,以变质作用为主,该期有机烃类组分来自成岩过程中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属于生物成因,该类有机烃类未经复杂热液改造,热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分解就近释放,并具有突发性,所以有机烃类异常呈分散状态(图4),有机烃类参与成矿的程度较低,Au主要以[Au(HS-)2]-形式迁移,Au与有机烃类相关性较差.埋藏较深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烃类,因压力、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与地层中Au以有机络合物形式迁移,但其总量(与矿床总金属量相比)有限.笔者认为,以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的成矿作用,主要在就近容矿构造带成矿,这也是发现大量金矿点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后期深源带来成矿物质的叠加成矿,其矿床规模是有限的.由于成矿物质仅来源于含矿地层,将该类异常称为“同生叠加异常”.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幔源物质,以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和幔源流体)为主.前人研究表明,幔源流体一般由 C、H、O、N、S、碱金属和F、Cl、P等组成,并含有大量的烃类组分(如烷类、非饱和烃类的烯烃和炔烃类),属于无机成因的烃类(陈丰,1996;杜乐天,1996b;路风香,1996;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关于无机成因的有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与荷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振动光谱技术发现,水深6 413 m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但尚未发现与生物有机质有关的信息(Nan et al.,2021).由于深源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及复杂成分等特征,所以有机烃经深源流体改造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机烃的释放比较平缓.邵靖帮等(1996)通过对沃溪矿床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及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较好地证实了该结论.由于无机成因烃类释放平缓,形成的烃异常较为集中(图3、图5和图6),Au可能与烃类形成络合,并以[Au(CH3)2]+迁移为主,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同时,形成与之匹配的地球化学场叠加在第一期成矿之上,表现为烃类异常强度高,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故称之为“深源叠加异常”. ...
4
2004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 万古金矿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古陆中段,长沙—平江断陷盆地边缘隆起带内(图1),经历了从武陵运动到燕山运动多期挤压和拉张作用,区内地层均表现出较强的变形和变质现象(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研究区内大面积出露一套滨海相、浅海相碎屑岩建造的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前人对区内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展开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区内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成矿与变质作用有关(罗献林,1988,1989;马东升,1991;刘英俊等,1993).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成矿物质不仅来源于含矿地层,也来源于深部岩浆(彭建堂,1999;袁兰陵等,2008;毛景文等,1997,2004).黄建中等(2020)研究认为,区内存在较明显的幔源流体带来大量成矿物质参与成矿,其矿床位于壳源—幔源过渡带,更加靠近幔源区域. ...
... 以往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经历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2期成矿地质作用(罗献林,1989;彭建堂,1999;毛景文等,1997,2004;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黄建中等,2020).其中,加里东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地层,以变质作用为主,该期有机烃类组分来自成岩过程中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属于生物成因,该类有机烃类未经复杂热液改造,热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分解就近释放,并具有突发性,所以有机烃类异常呈分散状态(图4),有机烃类参与成矿的程度较低,Au主要以[Au(HS-)2]-形式迁移,Au与有机烃类相关性较差.埋藏较深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烃类,因压力、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与地层中Au以有机络合物形式迁移,但其总量(与矿床总金属量相比)有限.笔者认为,以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的成矿作用,主要在就近容矿构造带成矿,这也是发现大量金矿点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后期深源带来成矿物质的叠加成矿,其矿床规模是有限的.由于成矿物质仅来源于含矿地层,将该类异常称为“同生叠加异常”.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幔源物质,以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和幔源流体)为主.前人研究表明,幔源流体一般由 C、H、O、N、S、碱金属和F、Cl、P等组成,并含有大量的烃类组分(如烷类、非饱和烃类的烯烃和炔烃类),属于无机成因的烃类(陈丰,1996;杜乐天,1996b;路风香,1996;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关于无机成因的有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与荷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振动光谱技术发现,水深6 413 m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但尚未发现与生物有机质有关的信息(Nan et al.,2021).由于深源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及复杂成分等特征,所以有机烃经深源流体改造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机烃的释放比较平缓.邵靖帮等(1996)通过对沃溪矿床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及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较好地证实了该结论.由于无机成因烃类释放平缓,形成的烃异常较为集中(图3、图5和图6),Au可能与烃类形成络合,并以[Au(CH3)2]+迁移为主,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同时,形成与之匹配的地球化学场叠加在第一期成矿之上,表现为烃类异常强度高,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故称之为“深源叠加异常”. ...
... ;毛景文等,2004).关于无机成因的有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与荷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振动光谱技术发现,水深6 413 m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但尚未发现与生物有机质有关的信息(Nan et al.,2021).由于深源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及复杂成分等特征,所以有机烃经深源流体改造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机烃的释放比较平缓.邵靖帮等(1996)通过对沃溪矿床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及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较好地证实了该结论.由于无机成因烃类释放平缓,形成的烃异常较为集中(图3、图5和图6),Au可能与烃类形成络合,并以[Au(CH3)2]+迁移为主,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同时,形成与之匹配的地球化学场叠加在第一期成矿之上,表现为烃类异常强度高,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故称之为“深源叠加异常”. ...
地球化学场分解的理论与方法
2
1994
... 不同成矿作用的叠加导致地球化学相同变量的变差函数肯定存在叠加套合结构(孟宪伟等,1994),即:R(a)= R1(a)+ R2(a).本文只涉及“同生叠加“和”深源叠加”2种不同套合结构,其分类研究属于地球化学场的分解,故采用原始测量数据来计算成矿元素与其他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研究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异常组合和异常结构等来赋予其地质意义的异常分类是可行的(孟宪伟等,1994;於崇文,1995;吴锡生,2008).因此,将代表不同成矿作用的异常分离,然后再以小结构(同生叠加和深源叠加异常)的代表成分来开展地球化学深部找矿评价,更有利于揭示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匹配的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能大幅提高预测的准确度.一般来说,深源叠加异常由于存在深部流体带来的大量成矿物质叠加在同生叠加异常之上,其找矿意义远大于同生叠加异常. ...
... ).本文只涉及“同生叠加“和”深源叠加”2种不同套合结构,其分类研究属于地球化学场的分解,故采用原始测量数据来计算成矿元素与其他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研究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异常组合和异常结构等来赋予其地质意义的异常分类是可行的(孟宪伟等,1994;於崇文,1995;吴锡生,2008).因此,将代表不同成矿作用的异常分离,然后再以小结构(同生叠加和深源叠加异常)的代表成分来开展地球化学深部找矿评价,更有利于揭示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匹配的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能大幅提高预测的准确度.一般来说,深源叠加异常由于存在深部流体带来的大量成矿物质叠加在同生叠加异常之上,其找矿意义远大于同生叠加异常. ...
湖南雪峰地区金成矿演化机理探讨
2
1999
... 万古金矿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古陆中段,长沙—平江断陷盆地边缘隆起带内(图1),经历了从武陵运动到燕山运动多期挤压和拉张作用,区内地层均表现出较强的变形和变质现象(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研究区内大面积出露一套滨海相、浅海相碎屑岩建造的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前人对区内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展开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区内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成矿与变质作用有关(罗献林,1988,1989;马东升,1991;刘英俊等,1993).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成矿物质不仅来源于含矿地层,也来源于深部岩浆(彭建堂,1999;袁兰陵等,2008;毛景文等,1997,2004).黄建中等(2020)研究认为,区内存在较明显的幔源流体带来大量成矿物质参与成矿,其矿床位于壳源—幔源过渡带,更加靠近幔源区域. ...
... 以往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经历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2期成矿地质作用(罗献林,1989;彭建堂,1999;毛景文等,1997,2004;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黄建中等,2020).其中,加里东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地层,以变质作用为主,该期有机烃类组分来自成岩过程中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属于生物成因,该类有机烃类未经复杂热液改造,热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分解就近释放,并具有突发性,所以有机烃类异常呈分散状态(图4),有机烃类参与成矿的程度较低,Au主要以[Au(HS-)2]-形式迁移,Au与有机烃类相关性较差.埋藏较深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烃类,因压力、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与地层中Au以有机络合物形式迁移,但其总量(与矿床总金属量相比)有限.笔者认为,以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的成矿作用,主要在就近容矿构造带成矿,这也是发现大量金矿点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后期深源带来成矿物质的叠加成矿,其矿床规模是有限的.由于成矿物质仅来源于含矿地层,将该类异常称为“同生叠加异常”.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幔源物质,以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和幔源流体)为主.前人研究表明,幔源流体一般由 C、H、O、N、S、碱金属和F、Cl、P等组成,并含有大量的烃类组分(如烷类、非饱和烃类的烯烃和炔烃类),属于无机成因的烃类(陈丰,1996;杜乐天,1996b;路风香,1996;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关于无机成因的有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与荷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振动光谱技术发现,水深6 413 m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但尚未发现与生物有机质有关的信息(Nan et al.,2021).由于深源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及复杂成分等特征,所以有机烃经深源流体改造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机烃的释放比较平缓.邵靖帮等(1996)通过对沃溪矿床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及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较好地证实了该结论.由于无机成因烃类释放平缓,形成的烃异常较为集中(图3、图5和图6),Au可能与烃类形成络合,并以[Au(CH3)2]+迁移为主,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同时,形成与之匹配的地球化学场叠加在第一期成矿之上,表现为烃类异常强度高,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故称之为“深源叠加异常”. ...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矿化蚀变带有机质特征初探
1
1996
... 以往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经历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2期成矿地质作用(罗献林,1989;彭建堂,1999;毛景文等,1997,2004;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黄建中等,2020).其中,加里东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地层,以变质作用为主,该期有机烃类组分来自成岩过程中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属于生物成因,该类有机烃类未经复杂热液改造,热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分解就近释放,并具有突发性,所以有机烃类异常呈分散状态(图4),有机烃类参与成矿的程度较低,Au主要以[Au(HS-)2]-形式迁移,Au与有机烃类相关性较差.埋藏较深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烃类,因压力、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与地层中Au以有机络合物形式迁移,但其总量(与矿床总金属量相比)有限.笔者认为,以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的成矿作用,主要在就近容矿构造带成矿,这也是发现大量金矿点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后期深源带来成矿物质的叠加成矿,其矿床规模是有限的.由于成矿物质仅来源于含矿地层,将该类异常称为“同生叠加异常”.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幔源物质,以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和幔源流体)为主.前人研究表明,幔源流体一般由 C、H、O、N、S、碱金属和F、Cl、P等组成,并含有大量的烃类组分(如烷类、非饱和烃类的烯烃和炔烃类),属于无机成因的烃类(陈丰,1996;杜乐天,1996b;路风香,1996;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关于无机成因的有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与荷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振动光谱技术发现,水深6 413 m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但尚未发现与生物有机质有关的信息(Nan et al.,2021).由于深源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及复杂成分等特征,所以有机烃经深源流体改造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机烃的释放比较平缓.邵靖帮等(1996)通过对沃溪矿床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及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较好地证实了该结论.由于无机成因烃类释放平缓,形成的烃异常较为集中(图3、图5和图6),Au可能与烃类形成络合,并以[Au(CH3)2]+迁移为主,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同时,形成与之匹配的地球化学场叠加在第一期成矿之上,表现为烃类异常强度高,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故称之为“深源叠加异常”. ...
1
2008
... 不同成矿作用的叠加导致地球化学相同变量的变差函数肯定存在叠加套合结构(孟宪伟等,1994),即:R(a)= R1(a)+ R2(a).本文只涉及“同生叠加“和”深源叠加”2种不同套合结构,其分类研究属于地球化学场的分解,故采用原始测量数据来计算成矿元素与其他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研究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异常组合和异常结构等来赋予其地质意义的异常分类是可行的(孟宪伟等,1994;於崇文,1995;吴锡生,2008).因此,将代表不同成矿作用的异常分离,然后再以小结构(同生叠加和深源叠加异常)的代表成分来开展地球化学深部找矿评价,更有利于揭示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匹配的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能大幅提高预测的准确度.一般来说,深源叠加异常由于存在深部流体带来的大量成矿物质叠加在同生叠加异常之上,其找矿意义远大于同生叠加异常. ...
湘东北万古地区金矿床成矿构造特征的初步研究
2
2007
... 万古金矿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古陆中段,长沙—平江断陷盆地边缘隆起带内(图1),经历了从武陵运动到燕山运动多期挤压和拉张作用,区内地层均表现出较强的变形和变质现象(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研究区内大面积出露一套滨海相、浅海相碎屑岩建造的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前人对区内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展开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区内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成矿与变质作用有关(罗献林,1988,1989;马东升,1991;刘英俊等,1993).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成矿物质不仅来源于含矿地层,也来源于深部岩浆(彭建堂,1999;袁兰陵等,2008;毛景文等,1997,2004).黄建中等(2020)研究认为,区内存在较明显的幔源流体带来大量成矿物质参与成矿,其矿床位于壳源—幔源过渡带,更加靠近幔源区域. ...
... 以往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经历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2期成矿地质作用(罗献林,1989;彭建堂,1999;毛景文等,1997,2004;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黄建中等,2020).其中,加里东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地层,以变质作用为主,该期有机烃类组分来自成岩过程中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属于生物成因,该类有机烃类未经复杂热液改造,热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分解就近释放,并具有突发性,所以有机烃类异常呈分散状态(图4),有机烃类参与成矿的程度较低,Au主要以[Au(HS-)2]-形式迁移,Au与有机烃类相关性较差.埋藏较深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烃类,因压力、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与地层中Au以有机络合物形式迁移,但其总量(与矿床总金属量相比)有限.笔者认为,以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的成矿作用,主要在就近容矿构造带成矿,这也是发现大量金矿点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后期深源带来成矿物质的叠加成矿,其矿床规模是有限的.由于成矿物质仅来源于含矿地层,将该类异常称为“同生叠加异常”.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幔源物质,以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和幔源流体)为主.前人研究表明,幔源流体一般由 C、H、O、N、S、碱金属和F、Cl、P等组成,并含有大量的烃类组分(如烷类、非饱和烃类的烯烃和炔烃类),属于无机成因的烃类(陈丰,1996;杜乐天,1996b;路风香,1996;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关于无机成因的有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与荷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振动光谱技术发现,水深6 413 m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但尚未发现与生物有机质有关的信息(Nan et al.,2021).由于深源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及复杂成分等特征,所以有机烃经深源流体改造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机烃的释放比较平缓.邵靖帮等(1996)通过对沃溪矿床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及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较好地证实了该结论.由于无机成因烃类释放平缓,形成的烃异常较为集中(图3、图5和图6),Au可能与烃类形成络合,并以[Au(CH3)2]+迁移为主,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同时,形成与之匹配的地球化学场叠加在第一期成矿之上,表现为烃类异常强度高,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故称之为“深源叠加异常”. ...
烃气测量法在黑龙江乌拉嘎金矿区找矿预测评价中的应用
1
2010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有机烃在预测隐伏金矿床中的应用及其成因探索
0
2005a
福建邱庄金矿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与找矿预测标志
0
2005b
地球化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
2
1986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 ).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1
1995
... 不同成矿作用的叠加导致地球化学相同变量的变差函数肯定存在叠加套合结构(孟宪伟等,1994),即:R(a)= R1(a)+ R2(a).本文只涉及“同生叠加“和”深源叠加”2种不同套合结构,其分类研究属于地球化学场的分解,故采用原始测量数据来计算成矿元素与其他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研究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异常组合和异常结构等来赋予其地质意义的异常分类是可行的(孟宪伟等,1994;於崇文,1995;吴锡生,2008).因此,将代表不同成矿作用的异常分离,然后再以小结构(同生叠加和深源叠加异常)的代表成分来开展地球化学深部找矿评价,更有利于揭示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匹配的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能大幅提高预测的准确度.一般来说,深源叠加异常由于存在深部流体带来的大量成矿物质叠加在同生叠加异常之上,其找矿意义远大于同生叠加异常. ...
湖南万古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3
2008
... 万古金矿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古陆中段,长沙—平江断陷盆地边缘隆起带内(图1),经历了从武陵运动到燕山运动多期挤压和拉张作用,区内地层均表现出较强的变形和变质现象(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研究区内大面积出露一套滨海相、浅海相碎屑岩建造的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前人对区内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展开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区内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成矿与变质作用有关(罗献林,1988,1989;马东升,1991;刘英俊等,1993).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成矿物质不仅来源于含矿地层,也来源于深部岩浆(彭建堂,1999;袁兰陵等,2008;毛景文等,1997,2004).黄建中等(2020)研究认为,区内存在较明显的幔源流体带来大量成矿物质参与成矿,其矿床位于壳源—幔源过渡带,更加靠近幔源区域. ...
... ;袁兰陵等,2008;毛景文等,1997,2004).黄建中等(2020)研究认为,区内存在较明显的幔源流体带来大量成矿物质参与成矿,其矿床位于壳源—幔源过渡带,更加靠近幔源区域. ...
... 以往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经历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2期成矿地质作用(罗献林,1989;彭建堂,1999;毛景文等,1997,2004;肖拥军等,2007;袁兰陵等,2008;黄建中等,2020).其中,加里东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地层,以变质作用为主,该期有机烃类组分来自成岩过程中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属于生物成因,该类有机烃类未经复杂热液改造,热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分解就近释放,并具有突发性,所以有机烃类异常呈分散状态(图4),有机烃类参与成矿的程度较低,Au主要以[Au(HS-)2]-形式迁移,Au与有机烃类相关性较差.埋藏较深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烃类,因压力、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与地层中Au以有机络合物形式迁移,但其总量(与矿床总金属量相比)有限.笔者认为,以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的成矿作用,主要在就近容矿构造带成矿,这也是发现大量金矿点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后期深源带来成矿物质的叠加成矿,其矿床规模是有限的.由于成矿物质仅来源于含矿地层,将该类异常称为“同生叠加异常”.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幔源物质,以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和幔源流体)为主.前人研究表明,幔源流体一般由 C、H、O、N、S、碱金属和F、Cl、P等组成,并含有大量的烃类组分(如烷类、非饱和烃类的烯烃和炔烃类),属于无机成因的烃类(陈丰,1996;杜乐天,1996b;路风香,1996;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关于无机成因的有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与荷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振动光谱技术发现,水深6 413 m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由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但尚未发现与生物有机质有关的信息(Nan et al.,2021).由于深源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及复杂成分等特征,所以有机烃经深源流体改造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机烃的释放比较平缓.邵靖帮等(1996)通过对沃溪矿床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及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较好地证实了该结论.由于无机成因烃类释放平缓,形成的烃异常较为集中(图3、图5和图6),Au可能与烃类形成络合,并以[Au(CH3)2]+迁移为主,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同时,形成与之匹配的地球化学场叠加在第一期成矿之上,表现为烃类异常强度高,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故称之为“深源叠加异常”. ...
烃气测量法在陕西略阳煎茶岭金矿床及其外围地区的应用
1
2009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
土壤(土被)中后生异常与深穿透地球化学
1
2021
...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浅部发现矿产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在现有大中型矿床的深边部及厚层覆盖区寻找盲矿体(床)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依靠常规勘查方法或按“就矿找矿”的思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有效的找矿新方法是目前深部勘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於崇文,1986).矿床的形成,实际上是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归根结底是地球化学作用促使成矿物质由矿化向成矿转变的过程(於崇文,1986).因此,地球化学勘查是比较直接且非常可靠的一种勘查方法.然而,常规的勘查地球化学因干扰因素较多、异常清晰度低,在深部找矿中遇到了瓶颈;而单一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如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和地电化学等)因理论认识分歧较大、关键示踪指标(元素或组分)来源判别依据不充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赵阳等,2021).构造叠加晕法通过总结异常叠加结构实现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李惠等,2006,2013),但由于缺乏对深部成矿信息反演到地表土壤(岩石)叠加特点的研究,对厚层覆盖区深部成矿预测显得依据不够充分(陈海龙等,2021).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陈远荣等,2001a,2001b,2002;徐庆鸿等,2005),烃类组分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活化转移、富集成矿以及后期的叠加改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量找矿实践曾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谢桃园等,2010;张苗苗等,2009).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有机成因烃类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方面,而无机成因烃参与成矿的研究较少.深部成矿系统研究表明,大规模成矿离不开深源流体演化和深大断裂活动,而深源流体是一种超临界流体(刘丛强等,2001,2004;毛景文等,2004),其成矿演化过程中伴有大量烃类组分或烃类衍生物等(曹荣龙等,1995;杜乐天,1996a,1996b,1996c;路风香,1996).研究发现蛇纹岩化橄榄岩中固态有机质属于无机成因烃类(Nan et al.,2021).由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烃类存在热液改造程度差异,其烃类组分稳定性、成矿作用和异常特征等表现不一.传统烃汞测量缺乏对不同烃类成矿作用的分类研究,在烃类异常评价、深部成矿预测及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