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资源型产业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1.
2.
3.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of Resource-based Industry Research Based on CiteSpace
1.
2.
3.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21-12-30 修回日期: 2022-04-28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1-12-30 Revised: 2022-04-28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许礼刚(1980-),男,安徽桐城人,副教授,从事矿产环境管理研究工作
关键词: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许礼刚, 袁梦洁, 詹庆武.
XU Ligang, YUAN Mengjie, ZHAN Qingwu.
资源型产业对资源蕴藏丰富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李世祥等,2019)。资源型产业是指从事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的产业,其中矿产资源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型产业有3个内在特征:(1)对自然资源的高依赖性;(2)对地方经济的强势主导性;(3)对生态环境的内在破坏性。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一旦资源枯竭,资源型产业对资源的高依赖性会使其产生衰退现象。同时,资源型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不容忽视,呈现明显的环境负外部性(常媛等,2021)。为此,许多学者在产业发展、产业集聚和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杨丹辉等,2017;朱俏俏等,2016;白云朴等,2015)。目前,加快推进资源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亟需寻求各种解决途径、方案和理论支持。因此,系统梳理我国资源型产业的研究现状、热点和知识演进过程,对丰富资源型产业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把握研究全局,促进资源型产业研究扩展和深化。
1 方法与数据
1.1 研究方法
1.2 数据来源
某一研究领域的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学者的研究能力,而且依赖于学者间的交流合作,学术期刊是传播和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Liu et al.,2015)。本文的数据收集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SU='资源型产业' OR TI='资源型产业' OR KY='资源型产业' OR AB='资源型产业'”作为检索条件,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CSSCI和CSCD,时间跨度为2000—2020年,检索时间为2021年3月15日,共检索到文献424条。对检索结果去重,剔除卷首语、成果介绍、书评、无作者文献及相关度不高的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380篇(以下简称样本文献)。
2 研究现状
2.1 文献数量分布
学术文献的发文量变化趋势是该领域学术关注度和知识增长的直接体现。对样本文献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从发文量来看,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1)2007年以前,资源型产业领域年度发文量均小于10篇,且增长速率缓慢,说明该阶段为资源型产业研究的发展起步期,学术界对该领域的关注和投入较少。(2)2007—2016年,年度发文量快速增长,说明该阶段为资源型产业研究的快速发展期,这一显著进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资源型城市即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而形成的城市,2007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2013),对资源型产业研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3)2017—2020年,该阶段发文量有所回落,但整体维持在20篇左右,说明该阶段为资源型产业研究的发展稳定期,学术界对该领域保持持续关注。由于2006年以前的发文量低于10篇,参考价值不高,所以图1中只绘制了2006—2020年文献的基金支持情况,发现获得基金支持的文献数量以及基金支持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基金支持率达到最高,占比为88.24%,反映出学术界对资源型产业领域的关注和投入持续上升。
图1
图1
2000—2020年资源型产业领域发文量及基金支持率变化
Fig.1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nd fund support rate in the field of resource-based industries from 2000 to 2020
2.2 发文作者分析
某一领域的作者、机构共现网络可以帮助学者识别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分布和研究主体间的合作关系(Li et al.,2020)。基于样本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进行共现分析,生成作者共现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该图谱中节点的大小反映作者发文数量的多少,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作者间的合作关系,其粗细表示合作关系的密切程度。图中张伟、孙慧的节点最为显著,表明这2位学者的发文量最多。整体而言,节点之间连线较少,大部分节点处于游离状态,学术界对资源型产业的研究较为分散,大部分作者的合作关系并不明显,关于资源型产业的合作研究有待加强。
图2
2.3 研究机构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得到2000—2020年关于资源型产业研究的发文机构共现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图谱中节点大小与发文量成正比关系,节点间连线反映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从节点大小来看,发文量最多的是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20篇;其次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为11篇。从节点间联系可以看出,研究机构之间联系与合作并不紧密,大部分机构在小范围开展合作研究或独立开展研究。就研究特点而言,研究机构主要立足地域特点与实际需求,并结合学术传统与学科优势,针对资源型产业开展多角度综合性研究,为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模式与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撑。如:新疆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内蒙古大学等机构立足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系统探索产业发展之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面向全国资源型产业结构演变调整和可持续能力评价等进行了大量研究。
图3
3 研究热点分析
基于样本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如图4所示。图谱中关键词大小表示频次高低,节点间连线的粗细代表2个关键词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在图谱中可以发现,关于资源型产业研究的高频关键词有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等。
图4
进一步按照关键词所表述的含义对其进行分类,可大致划分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区域。其中,研究对象主要有资源型产业发展、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集群、资源型产业结构、资源型产业链和资源型产业集聚等。研究内容包含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等。资源型产业研究方法包括偏离—份额分析、层次分析法和SEM模型等,偏向于实证研究。由于资源型产业对资源依赖性较高,因此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新疆和内蒙古等资源丰富地区。总之,资源型产业领域的研究主要以上述6个研究对象为基础,结合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区域而展开的。下面根据研究对象分别对资源型产业研究热点进行具体分析。
3.1 资源型产业发展
关于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发展对策研究。不少学者从资源型产业特征出发,分析其发展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2)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如牛秀红(2017)利用结构方程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2个方面研究资源型产业的影响因素;杨丹辉等(2017)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3)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倒逼使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更为重要和迫切,目前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产业改造,即通过资源配置优化、技术创新等措施,提高产业竞争优势;二是延伸产业链,即产业链可以向上下游高端应用和消费终端延伸,扩展纵向维度;三是产业融合,即引入新产业,探寻资源型产业与新产业间的融合发展空间,形成新业态。
3.2 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资源型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切入点:(1)资源型城市转型时机。如张晨等(2009)基于转型成本研究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时机,认为绿色转型应选在资源型产业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前期进行。(2)资源型城市演化规律。如刘吕红(2011)和卢硕等(2020)分别从资源性产品生命周期和资源型产业发展规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视角出发研究资源型城市的演化规律,给城市转型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科学依据。(3)接续产业。刘春燕等(2014)研究了如何选择接续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路径的问题,以此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更好地实现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也有学者研究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惠利等,2020),从中汲取经验,给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
3.3 资源型产业集群
资源型产业集群通常是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资源生产加工为纽带,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围绕资源型产业而构建的经济集聚环境。关于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资源型产业集群识别。如王士轩等(2016)运用区位熵方法对新疆资源产业进行测算,并判断资源产业集聚程度,对形成产业集群的行业进行识别。(2)转型风险研究。如方永恒等(2013)对资源型产业集群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类,并详细分析了各种风险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资源型产业集群转型过程中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3)资源型产业集群演进。从生命周期(章立东,2013)和演化博弈(傅沂等,2016)等视角出发,通过研究资源型产业集群演进机理,分析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和影响因素,促进区域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4)资源型产业集群实现路径。如罗福周等(2017)结合互联网从产业链、创新网络和价值创造系统3个层面分析资源型产业集群特征和实现路径,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和创新发展。
3.4 资源型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系统能否有效运行。关于产业结构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如白云朴等(2015)认为影响资源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有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人力资本,并从这3个方面出发,提出了资源型产业结构升级的实现路径和运行机制;李攀等(2019)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高,工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也较高。二者内外共同作用,相辅相成,能够加快推动工业结构升级。(2)产业结构演进。主要是采用产业结构熵、产业结构变动值、Moore结构变化值和产业结构超前系数等研究产业结构变化;利用结构相似系数和霍夫曼比例等研究产业结构联系;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增长波动、技术进步率和出口竞争力指数等研究产业结构效益。
3.5 资源型产业链
3.6 资源型产业集聚
资源型产业在促进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往往会更依赖于当地自然资源,呈现出一定的集聚现象。关于资源型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个方面:(1)资源型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如从经济增长效率视角出发,研究资源型产业集聚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探究资源型产业集聚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和影响程度。(2)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如朱俏俏等(2016)借助两阶段系统GMM方法对资源型产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资源型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和“拥塞效应”会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均衡状态。此外,由于区域内产业集聚能产生以知识溢出为主的外部性,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因此,也有学者从要素配置角度出发,研究资源型产业集聚影响技术创新的过程和作用机制。
4 知识演进过程
时区图以时间分区视角可视化关键词共现图谱,用来研究该领域的主题演变,为知识演进研究提供相关联的依据。以4年为分割,生成关键词时区图,如图5所示。图中关键词所在的时间段代表该关键词首次在该时间段出现,关键词在2000—2020年出现的总频次以字体大小体现,即字体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
图5
从研究主题来看,2000—2003年学者们关注的研究主题有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2004—2007年学者们关注的新主题有产业集群、资源型城市和产业转型;2008—2011年研究主题逐渐转变为资源型产业链、循环经济、资源诅咒和资源环境约束;2012—2015年新增研究主题有技术创新、资源依赖、路径选择、环境规制和生态转型;2016—2019年研究主题更新为产业集聚、绿色发展、碳排放和人力资本;到2020年,研究主题开始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开放式创新、产业融合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从研究方法来看,2008年以前资源型产业领域应用的研究方法很少。2008—2011年有学者尝试引入一些研究方法,如借助“资源集聚—产业网络—服务体系”RIS模型对资源型产业集群进行定性识别,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资源型产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2012—2015年应用的研究方法增多,主要是系统动力学、博弈论,用于研究形成机理和演化机制;2016—2020年采用的研究方法有Tobit回归分析、SEM模型和两阶段系统GMM,其中Tobit回归分析、SEM模型多用于对不同主题影响因素的分析,两阶段系统GMM则用于研究溢出效应和聚集效应。
从研究区域来看,2000—2020年资源型产业研究涉及的区域包括抚顺、大兴安岭、西部、东北、内蒙古、新疆、甘肃、云南和广西等。其中学者们对中西部地区较为关注,这主要与地区资源优势和国家政策规划相关联。国务院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2013)中首次明确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80%分布于中西部地区。
总体来看,2000—2020年国内资源型产业研究的知识演进可归结为由资源型产业相关主题的概念、理论基础、发展对策等逐渐延伸、细化和深入研究,以及不同研究领域的交叉探讨和协同。研究方法的应用从无到有,逐步多样化,同时由定性分析转为定量分析,其趋势就是应用各种研究方法在背景导向和数据支撑下进行计量实证、效率测度和时空分异。而在研究区域方面,研究布置主要与地区资源优势和国家政策规划相关,关注点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5 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资源型产业研究现状、热点和知识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战略政策和发展目标,讨论我国资源型产业领域需深入研究的方向。
(1)资源型产业相关理论研究。关于资源型产业的研究,虽然在产业结构演进优化、产业集群和转型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主要偏向于实证分析研究,其基础性理论依旧薄弱,尚未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和理论体系。资源型产业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是资源型产业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促使其为资源型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理论指导。
(2)资源型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目前,对于资源型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等方面的研究仍受到广泛关注,需不断深入挖掘,探索产业发展模式。现今全球局势不断变化,“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15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进程将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在后疫情时代因动能衰减、阻力上升,很可能出现中短期的新一波阶段性回潮甚至大幅退缩;全球金融危机再度发生和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的风险仍然存在。面对当前复杂环境,资源型产业发展亟需寻求新机会,抓住新机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探索新机制和新模式,推动资源型产业走向新的未来。
(3)资源型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型产业对自然资源的高依赖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制约其发展。近年来,学界对于资源型产业的研究更多地转移到绿色转型、碳排放和产业融合等可持续发展方面。资源型产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愈发重要,2021年相继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认识到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关键领域。相关研究应关注资源约束、生态环境影响下的产业发展,利用各种新兴技术,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寻求新思路。
6 结语
以2000—2020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资源型产业的核心及以上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梳理了资源型产业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为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发现:(1)资源型产业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同时基金支持率也在逐渐上升。发文作者间只形成了少数学术团队,研究机构充分利用所处区位优势和专长来开展研究,但并没有形成紧密的合作网络。(2)资源型产业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资源型产业发展、资源型城市、产业集群、产业结构、资源型产业链和产业集聚等。资源型产业研究知识演进过程可归结为由资源型产业相关主题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发展对策等逐渐延伸、细化和深入研究,以及不同研究领域的交叉探讨和协同。(3)未来研究方向可以从资源型产业相关理论研究、创新发展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http://www.goldsci.ac.cn/article/2022/1005-2518/1005-2518-2022-30-4-641.shtml
参考文献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ource-based industr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upgrading and the path of realization
[J].,
Study on environmental cost stickiness of non-ferrous metal enterprises in China:Characteristics and incentives
[J].,
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
Science mapping: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effect of resource-based industries in Urumqi
[J].,
Risk research on the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s during transition process
[J].,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evolution of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s: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and the simulation perspective among the interest subjects
[J].,
Research 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Tak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strategic choice of Ruhr area of Germany as an example
[J].,
Science mapping of tunnel fires:A scientometric analysis-based study
[J].,
Study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al upgrading of the central,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regions
[J].,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energy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J].,
Selection of the superseded industries of resources recession city:A case of Pingxiang City
[J].,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ci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s lifecycle and mechanic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J].,
Visualizing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innovation systems research:A bibliometric analysis
[J].,
The identification of spatial evolution stage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i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J].,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internet plus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
[J].,
Research on resource-based industry influence factor based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J].,
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ion of Chinese resources industry agglomeration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J].,
Circular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printing and distributing the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 for resource-based cities
(
Identification and inspection of resources industry groups based on the location entropy and RIS model:Taking Xinjiang area as an example
[J].,
The evolution,government and upgrading of the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chain:Taking the copper industry chain of Tongling City as a case
[J].,
Formation and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resource-based industry chain
[J].,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industries in China
[J].,
The assess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Urumqi-Changji district based on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J].,
The cost analysis and timing choice of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J].,
Mechanism changes of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cycle theory
[J].,
The trend and determinants of resource-based industry cluster in western region
[J].,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hange of structure of resources-oriented industry in western region
[J].,
Study on the dynamic spillover effect of resource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J].,
资源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因素及其实现路径
[J].,
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环境成本粘性研究:特征与诱因
[J].,
乌鲁木齐资源型产业的演变特征及其空间效应
[J].,
资源型产业集群转型过程中的风险研究
[J].,
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机理研究——基于利益主体间演化博弈和仿真视角
[J].,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德国鲁尔区的产业转型与战略选择为例
[J].,
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工业结构升级研究
[J].,
中国能源扶贫政策发展阶段及演变特征研究
[J].,
资源衰退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研究——以江西萍乡市为例
[J].,
资源型城市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基于产品生命周期和产业发展规律的视阈
[J].,
资源型城市演化阶段识别及其发展特征
[J].,
互联网+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J].,
基于结构方程的资源型产业影响因素研究
[J].,
中国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J].,
基于区位熵和RIS模型的资源产业集群识别与检验——以新疆为例
[J].,
资源型产业链的演进、治理与升级——以铜陵市铜产业链为例
[J].,
资源型产业链的形成机理与传导机制研究
[J].,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
[J].,
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乌昌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J].,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成本分析与时机选择
[J].,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化趋势及其决定因素
[J].,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动实证分析
[J].,
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的资源型产业集群机制变迁
[J].,
资源型产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
[J].,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