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权联系云的采空区稳定性二维评价模型
Two 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of Goaf Stability Based on Variable Weight Contact Cloud
收稿日期: 2019-05-20 修回日期: 2019-10-18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3-06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19-05-20 Revised: 2019-10-18 Online: 2020-03-06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邓红卫(1969-),男,湖南岳阳人,教授,从事金属矿山开采、矿山安全、水资源利用与灾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邓红卫, 张维友, 虞松涛, 高宇旭.
DENG Hongwei, ZHANG Weiyou, YU Songtao, GAO Yuxu.
随着浅部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矿山开采逐步向地下深部转移。在地下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失稳会引发各类安全事故,轻则影响井下正常生产活动、损害井下生产设备,重则危害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与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相关,为此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理论方法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研究,如物元可拓理论[1,2]、模糊数学理论[3,4]、粗糙集理论[5,6]、贝叶斯判别理论[7]、云模型理论[8,9,10]和灰色关联分析理论[11]等,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上述理论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物元可拓法对于离散的优化问题处理效果不佳,容易忽略一些主要约束条件,只能定量描述事物特征;模糊数学评价法难以确定隶属度函数和权重;传统的云模型虽然能够实现定性与定量之间的不确定性转换,并描述指标等级区间转换的模糊性,但要求指标区间呈无限区间的正态分布,这与实际指标区间呈有限区间正态分布的情况不符。上述方法多数从等级评定结果一个维度对采空区稳定性状态作出定论,无法解决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在各评价指标等级归属不一的情况下的综合评判问题,难以呈现采空区稳定性状态的真实面貌。此外,上述评价方法通常采用常权重来计算,当主导评价指标在其所属等级区间的指标值发生较大变化,而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却依旧保持不变时,就会忽略主导评价指标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各评价指标在不同组合状态下对于采空区稳定性的相对重要性和偏好性。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变权理论、模糊熵理论、集对论和云模型引入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中,建立基于变权联系云的采空区稳定性二维评价模型。利用集对论与云模型耦合形成的联系云模型进行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克服了传统云模型中指标等级区间必须呈无限区间正态分布的缺点,能够将指标等级区间转换为有限区间正态分布,实现了实测指标值在指标等级区间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利用模糊熵构建二维评判参量,分别从评价等级结果和指标等级归属复杂度2个维度进行采空区稳定性的评判。利用变权理论确定权重,能够克服传统固定常权重无法反映在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缺陷,如:某采空区的某项评价指标值变化过大,以及各评价指标值在不同组合状态下对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结果的影响等。变权理论能够根据评价指标值的变化来调整评价指标的权重,这种利用指标值状态变化来确定权重的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评价结果,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际中。
1 基本理论
1.1 联系云
联系云的定义[14]如下:首先将不确定性研究对象划分为i(i=1,2,…,m)个等级,其相对应的评价指标有j(j=1,2,…,n)个;然后评价指标j对应第i等级的联系云可由以
式中:
若评价指标为效益型指标,即分类等级标准区间随等级的增大而增大,则指标等级i的左、右半区间可表示为
若评价指标为成本型指标,即分类等级标准区间随等级的增大而减小,则指标等级i的左、右半区间可表示为
1.2 变权理论
定义1:一组变权是指下述m个映射Wi(i=1,2,
(1)归一性:
(2)连续性:
(3)单调性:
定义2:构造映射S:[
(1)若
(2)若
(3)
(4)任何满足定义1下的常权向量
式中:W(X)为变权重向量;W(X)·S(X)=[w1S1(X),w2S2(X),
2 基于变权联系云的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模型
2.1 基本原理和步骤
基于变权联系云的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模型的基本原理:首先根据采空区稳定性指标分级标准,确定每个等级区间的期望值和区间上下限,并计算得到每个等级区间的左、右联系云半区间长度,进而计算得到左、右半支联系云数字特征组(Ex,En,He,a,k),再使用正向联系云发生器生成联系云;然后将采空区实测数据代入联系云模型中,计算各指标的确定度,并结合变权理论得到的变权权重确定各采空区稳定性等级的综合确定度,按“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采空区稳定性等级;最后利用模糊熵来解释指标等级归属度不一致的问题,并表征采空区稳定性的复杂度。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的基本步骤如下:
Step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并参考相关文献,选取符合实际的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指标,并建立指标分级标准;
Step 2:根据采空区稳定性指标分级标准,计算采空区各稳定性等级的联系云特征参数,并通过正向联系云发生器生成采空区各等级联系云模型;
Step 3:利用博弈论对主、客观权重进行组合赋权得到组合常权重,再利用变权理论得到变权重;
Step 4:将实测采空区样本数据代入模型中进行计算,得到采空区各评价指标隶属于各等级的确定度,结合变权权重,确定采空区稳定性等级,最后利用模糊熵表征采空区稳定性的复杂度。
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评价步骤,绘制了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2.2 构建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表1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Table 1
分组 | 评价指标 | Ⅳ级 | Ⅲ级 | Ⅱ级 | Ⅰ级 |
---|---|---|---|---|---|
定性指标 | 评分值 | [0,25) | [25,50) | [50,75) | [75,100] |
岩体构造C1 (效益型) | 块夹泥、泥夹块结构 | 镶嵌、层状碎裂和碎裂结构 | 层状和板状结构 | 整体、块状和菱块状结构 | |
地质构造C2 (效益型) | 断层贯穿围岩和矿体 | 褶皱影响大或断层部分切割 | 褶皱对采空区影响小 | 无断层、褶皱构造 | |
水文状况C3 (效益型) | 采空区内存在大量涌水情况 | 采空区内存在的地下水水量很大 | 采空区内存在的地下水水量较少 | 采空区内不存在地下水 | |
工程布置C4 (效益型) | 运输、采准、切割布置极不合理,不考虑空区稳定性 | 运输、采准、切割布置不合理,很少考虑空区稳定性 | 运输、采准、切割布置较合理,考虑到空区稳定性 | 运输、采准、切割布置合理,充分考虑空区稳定性 | |
爆破扰动影响C5 (效益型) | 爆破扰动对采空区影响很大 | 爆破扰动对采空区影响较大 | 爆破扰动对采空区影响一般 | 爆破扰动对采空区没有影响 | |
相邻空区分布C6 (效益型) | 影响范围内采空区数量很多,且集中分布 | 影响范围内采空区数量多,但分布较分散 | 影响范围内采空区数量较少 | 影响范围内无采空区 | |
支护情况C7 (效益型) | 无支护 | 支护不合理 | 支护较合理 | 支护合理 | |
定量指标 | 岩石抗压强度C8/MPa(效益型) | 0~50 | 50~100 | 100~200 | >200 |
岩石质量指标C9/%(效益型) | 0~40 | 40~50 | 50~60 | >60 | |
顶板暴露面积C10/m2(成本型) | >2 700 | 1 200~2 700 | 800~1 200 | 0~800 | |
跨度C11/m (成本型) | >120 | 80~120 | 40~80 | 0~40 | |
埋藏深度C12/m (成本型) | >350 | 300~350 | 250~300 | 0~250 |
基于上述理论建立的联系云模型,并根据采空区稳定性分级标准,由式(2)~式(7)可计算出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指标的联系云数字特征组(Ex,En,He,a,k),再根据式(1)模拟得到采空区稳定性指标j隶属于等级i的1 000个云滴,即可构成采空区稳定性指标j隶属于等级i的联系云图(图2)。图2中横坐标对应的是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指标量值,纵坐标对应的是联系云滴对应某一稳定性等级的确定度,其中图2(a)~2(c)从左到右分别代表指标等级Ⅳ~Ⅰ所对应的联系云,而图2(d)~2(f)从左到右分别代表指标等级Ⅰ~Ⅳ所对应的联系云。由于指标2~7与指标1的联系等级云相似,限于篇幅,只列出指标1(岩体构造)的联系云。
图2
图2
各评价指标隶属于采空区稳定性等级的联系云图
Fig.2
Contact cloud diagram of each evaluation indicator belongs to the the goaf stability level
2.3 变权权重确定
变权权重的获得是建立在常权权重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取主观权重W主,采用熵权法获取客观权重W客,然后利用博弈论进行综合赋权,从而得到组合常权重W合。该方法将主、客观赋权的优点相结合,即同时兼顾决策者对指标因素的主观偏好和指标本身对于研究对象的重要性。
博弈论确定组合常权重步骤[18]如下:对于研究的多指标评价问题,可以使用S种方法科学合理地赋权,得到权重向量
将上式中的线性组合系数αk进行优化处理,使w与各个wk的离差最小化,便可得到一个最满意的
根据矩阵微分性质,可以求等价于式(10)的最优化导数条件线性方程组:
对求解出的(a1,a2,…,aL)进行归一化处理:
则可得到综合权重:
但该方法获得的权重仍是常权权重,无法体现指标值变化对权重的影响,因此需要运用变权理论对其进行变权处理。变权理论的核心是指标权重能够根据因素状态向量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更好地体现指标值的状态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变权权重向量可通过状态变权向量对常权向量进行调整而获得。状态变权向量记为S(X)=[S1(X),S2(X),
构建状态变权向量S(X)是变权的关键步骤,状态变权向量的类型有多种,包括线性型、指数型、对数型和抛物线型等。鉴于指数型状态变权向量具有灵活设置调权参数、拟合效果好和扩展能力强等特点[19],本文采用指数型状态变权向量进行研究分析。
式中:j=1,2,…,n;α≥0;0≤β≤1;α为惩罚水平,α越小,表示决策者对各指标的平衡性要求越大;β为否定水平,当xij的值不超过否定水平β的取值时,通过变权向量增大指标值xij的权重,可实现对其惩罚目的。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可根据决策要求自行确定α和β的取值。本文取α=0.5,β=0.4。
2.4 综合确定度计算及评价等级确定
根据正向高斯联系云算法,计算各实测指标值隶属于各联系等级云的确定度,结合变权理论确定的指标变权重,可计算得到各采空区稳定性综合确定度ui:
式中:uij为第j指标的实测指标值属于等级i的确定度;wj为评价指标j的权重。
根据所得综合确定度的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就可以判断各采空区稳定性所属等级K:
2.5 利用模糊熵理论确定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结果的复杂度
式中:n为采空区稳定性总等级数,i=1,2,…,n;ui为采空区稳定性对应等级i的等级综合确定度;m为标准化系数。
将采空区稳定性等级评定结果的复杂度与模糊熵E的对应关系规定如下:[0,0.25],[0.25,0.5],[0.5,0.75],[0.75,1.0]分别对应模糊性低、一般、较高和高4种情况。当模糊熵处于区间[0,0.5]时,表示各指标等级归属一致,即采空区稳定性的综合等级评价结果复杂度较低,评价结果的确定性较大;当模糊熵处于区间(0.5,1.0]时,表示各指标等级归属差别很大,即采空区稳定性的综合等级评价结果复杂度较高,评价结果的确定性较小。
3 应用实例
表2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指标实测值
Table 2
采空区编号 | 评价指标实测值 | |||||||||||
---|---|---|---|---|---|---|---|---|---|---|---|---|
C1 | C2 | C3 | C4 | C5 | C6 | C7 | C8 | C9 | C10 | C11 | C12 | |
1 | 40 | 45 | 35 | 55 | 45 | 40 | 70 | 83 | 47 | 1 121 | 100 | 300 |
2 | 50 | 65 | 55 | 60 | 45 | 55 | 75 | 91 | 48 | 973 | 65 | 325 |
3 | 10 | 15 | 10 | 20 | 25 | 15 | 55 | 89 | 47 | 936 | 79 | 330 |
4 | 65 | 45 | 50 | 70 | 40 | 55 | 60 | 87 | 45 | 1 104 | 70 | 275 |
5 | 30 | 35 | 45 | 40 | 45 | 50 | 60 | 77 | 43 | 1 045 | 88 | 330 |
6 | 65 | 55 | 80 | 60 | 65 | 60 | 75 | 86 | 56 | 1 034 | 76 | 255 |
7 | 80 | 85 | 90 | 75 | 90 | 65 | 85 | 83 | 42 | 1 057 | 82 | 290 |
8 | 60 | 65 | 55 | 70 | 55 | 65 | 50 | 85 | 44 | 1 156 | 78 | 275 |
9 | 45 | 50 | 30 | 50 | 40 | 45 | 35 | 76 | 51 | 907 | 85 | 300 |
10 | 35 | 30 | 35 | 40 | 45 | 40 | 50 | 71 | 48 | 1 032 | 71 | 345 |
(1)指标权重确定。根据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出主、客观权重分别为:W主=(0.1567,0.1567,0.1600,0.0033,0.0700,0.15,0.2066,0.0067,0.0400,0.0033,0.0100,0.0367),W客=(0.0975,0.1428,0.2055,0.0153,0.0606,0.0959,0.2291,0.0333,0.0477,0.0159,0.0228,0.0335)。利用博弈论将主、客观权重进行权重融合,得到组合常权重W合=(0.1478,0.1546,0.1569,0.0049,0.0686,0.1419,0.1776,0.0543,0.0411,0.0052,0.0119,0.0362)。由式(15)计算各采空区变权状态向量S(X),又由式(14)计算得到变权向量W(X)=(0.1496,0.1527,0.1545,0.0048,0.0672,0.1491,0.1718,0.0592,0.0498,0.005,0.0012,0.0351)。
(2)计算综合确定度和评定稳定性等级。现以采空区1中的岩体构造(x=40)为例,阐述其对联系云相关度的计算过程。由式(1)计算得到各稳定性等级的确定度为u1,11=0.0101,u1,21=0.9764,u1,31=0.0703,u1,41=0,表明采空区1的岩体构造(x=40)隶属于采空区稳定性等级Ⅱ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等级Ⅰ和等级Ⅲ,而隶属于等级Ⅳ的可能性为0。同理可得采空区1其他指标关于各等级的确定度(表3)。
表3 采空区1各指标关于4个稳定性等级的确定度
Table 3
确定度 |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指标 | |||||||||||
---|---|---|---|---|---|---|---|---|---|---|---|---|
C1 | C2 | C3 | C4 | C5 | C6 | C7 | C8 | C9 | C10 | C11 | C12 | |
Ⅰ | 0.0101 | 0.2668 | 0.0703 | 0 | 0.2668 | 0.0101 | 0.0101 | 0.0047 | 0 | 0.0178 | 0 | 0 |
Ⅱ | 0.9764 | 0.7844 | 0.9741 | 0.2319 | 0.7844 | 0.9764 | 0.9764 | 0.9342 | 0.8996 | 0.7761 | 0.0315 | 0.5001 |
Ⅲ | 0.0703 | 0.2319 | 0.0101 | 0.7844 | 0.2319 | 0.0703 | 0.0703 | 0.2393 | 0.1393 | 0.3998 | 1 | 0.5001 |
Ⅳ | 0 | 0 | 0 | 0.0003 | 0 | 0 | 0 | 0 | 0 | 0 | 0.0315 | 0 |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其他采空区各指标关于各个等级的确定度,然后通过式(16)计算得到各采空区稳定性等级的综合确定度,并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就可确定每个采空区的稳定性等级。最后,通过式(18)和式(19)计算得到模糊熵,据此表征采空区稳定性的复杂度,结果见表4。
表4 采空区稳定性等级评定
Table 4
采空区编号 | 综合确定度 | 本文方法 | 云模型[4] | 物元可拓法 | |||
---|---|---|---|---|---|---|---|
Ⅰ | Ⅱ | Ⅲ | Ⅳ | ||||
1 | 0.0752 | 0.8959 | 0.3019 | 0.0001 | Ⅱ(模糊性较高) | Ⅲ | Ⅱ |
2 | 0.0188 | 0.3491 | 0.6984 | 0.0996 | Ⅲ(模糊性较高) | Ⅲ | Ⅲ |
3 | 0.5377 | 0.1873 | 0.1951 | 0.0026 | Ⅰ(模糊性高) | Ⅰ | Ⅰ |
4 | 0.0427 | 0.5167 | 0.5871 | 0.0677 | Ⅲ(模糊性高) | Ⅲ | Ⅲ |
5 | 0.1441 | 0.6955 | 0.3842 | 0.0851 | Ⅲ(模糊性高) | Ⅱ | Ⅲ |
6 | 0.0131 | 0.1272 | 0.6066 | 0.3015 | Ⅲ(模糊性高) | Ⅲ | Ⅳ |
7 | 0.0006 | 0.1206 | 0.2265 | 0.6711 | Ⅳ(模糊性较高) | Ⅳ | Ⅳ |
8 | 0.0042 | 0.3621 | 0.7469 | 0.0925 | Ⅲ(模糊性较高) | Ⅲ | Ⅲ |
9 | 0.1105 | 0.8319 | 0.2301 | 0.0144 | Ⅱ(模糊性较高) | Ⅱ | Ⅱ |
10 | 0.0810 | 0.8760 | 0.2301 | 0.0144 | Ⅱ(模糊性较高) | Ⅱ | Ⅱ |
由表4可知,采空区1、9和10稳定性等级属于等级Ⅱ,采空区2、4、5、6和8属于等级Ⅲ,采空区3属于等级Ⅰ,采空区7属于等级Ⅳ,每个采空区的模糊熵均较大。本文基于变权联系云的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二维模型,在采空区1和5的评价结果与云模型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在采空区6的评价结果与物元可拓法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他采空区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所使用的评价模型是合理科学的。然而,采用不同评价方法对相同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各等级综合确定度的模糊熵较大且各指标权重不尽相同。本文所使用的模型能够对指标等级界限处确定度进行控制,使其在两相邻等级的确定度相同,并考虑到等级两端指标的实际分布特征,将远离中间等级联系云的两端等级联系云半区间处理成确定度为1的均匀分布;在传统评价方法中,仅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从等级确定度一个维度来确定采空区的稳定性等级,可能会造成评价结果失真。将模糊熵引入采空区的稳定等级评价中,利用模糊熵来分析等级评价结果的复杂度,构成一个等级和复杂度的二维评价模式,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描述采空区的稳定性情况;使用变权理论对权重进行调整,凸显指标值变化对权重的影响,从而保证即使在“状态失衡”的条件下也能使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4 结论
(1)针对当前采空区稳定性指标和评级结果存在随机模糊性等问题,利用联系云模型对等级转换态势的模糊性和指标确定性、不确定性进行统一的定量描述,解决了传统云模型的等级云呈无限正态区间的缺陷,更加符合采空区实测指标数据的实际分布特征。将模糊熵作为第二维评判系统,从微观层面上刻画采空区稳定性的复杂度,全面反映采空区真实情况。
(2)运用博弈论将主、客观权重进行线性组合得到的组合常权权重,可以弥补使用单一权重的缺陷,即过分依赖决策者的主观判断或过分依靠样本客观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变权理论,根据不同状态变权向量对权重进行调整,更好地反映采空区危险指标值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
(3)通过实例应用以及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能够为采空区稳定性以及类似工程的稳定性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基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J].,
Research of goaf stabi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improved matter-element extension model
[J].
基于熵权法和物元分析的采空区危险性评价研究
[J].,
Underground goaf risk evaluation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and matter element analysis
[J].
老采空区稳定性的模糊可拓评价模型
[J].,
Fuzzy extension assessment model of old goaf stability
[J].
模糊集对分析在矿山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J].,
Application of fuzzy set pair in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mining goaf
[J].
Hazard degree identification of goafs based on scale effect of structure by RS-TOPSIS method
[J].,
基于组合预测与变精度粗糙模糊集的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J].,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goafs based on combined forecasting and variable precision rough fuzzy set
[J].
Bay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method to identify risky of complicated goaf in mines and its application
[J]. ,
采空区稳定性的改进云模型二维评判
[J].,
Improved cloud model for two dimensional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goaf
[J].
基于RES-云模型的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研究
[J].,
Goaf stabi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RES-cloud model and analysis
[J].
深部采空区尺寸效应的危险度正态云辨识模型
[J].,
Normal cloud model for identifying hazard degree of deep goaf size effect
[J].
Risk factor forecast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an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on physical dimension effect of mine goafs
[J].,
隶属云和隶属云发生器
[J].,
Membership clouds and membership cloud generators
[J].
基于有限区间联系云的围岩稳定性评价模型
[J].,
A novel cloud model coupled with connection number based on finite intervals for evalu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
[J].
联系数理论与应用
[M].
Contact Number Theory and Application
[M].
模糊集与随机集落影
[M].
Fuzzy Sets and Random Sets
[M].
因素空间理论与知识表示的数学框架(Ⅷ)——变权综合原理
[J].,
The mathematical framework of factor space theory and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Ⅷ)—The principle of variable weight synthesis
[J].
状态变权向量的性质与构造
[J].,
The properties and construction of state variable weight vectors
[J].
基于改进熵权-G1-博弈论法的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
[J].,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rrigation district operational status based on improved entropy weight-G1-game theory method
[J].
变权决策中变权效果分析与状态变权向量的确定
[J].,
Analysis of variable weights effect and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state variable weights vector in decision making
[J].
Hybrid multiple attribute group decision-making for power system restoration
[C]//
组合赋权模糊熵—灰云聚类二维河流健康评价
[J].,
Two dimensional river health evaluation based on fuzzy entropy-gray cloud clustering and combination weighting method
[J].
/
〈 | 〉 |